長沙,“湘江1號”健康陪護人形機器人在鋼琴前演奏曲目《小星星》。圖/記者袁召輝
本報記者鄧力菲長沙報道
蛇年春晚《秧BOT》中,穿花襖轉手絹的機器人火熱刷屏,大眾的目光又一次被人形機器人牢牢吸引。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進步,機器人逐漸走進千家萬戶,人們對這些“人形BOT”的好奇隨著科技進步日益增長。
這個春節(jié)期間,長沙開福區(qū)負責“湘江1號”的工作人員還在忙著。今年1月,湖南超能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能機器人”)召開2025新品發(fā)布暨招商年會,“湘江1號”健康陪護人形機器人正式亮相。許多人遠道而來,只為一睹“湘江1號”的模樣。目前,“湘江1號”的研發(fā)力度還在加大。
手臂結構與人類相似但關節(jié)更多
在超能機器人總部,“湘江1號”和它的“同事”們坐在一起。它有著不同于《秧BOT》“演員”們的白色外殼,頭部有一個圓形顯示屏,一對白色的“耳朵”,胸部除藍白色的logo,還有一個黑色攝像頭,手臂結構與人類相似,但關節(jié)更多,機械結構也更明顯,具有科技感和未來感。
“‘湘江’,請你把水遞給我?!薄啊娼?,可以請你彈一首曲子嗎?”機器人的手在黑白琴鍵上游走,一首《小星星》從指尖流出。來自超能機器人的“湘江1號”是湖南企業(yè)自主研發(fā)的首臺人形機器人,也是中國乃至全球首個專用于健康陪護領域的人形機器人。
可輔助用戶起身、翻身或移動
“‘湘江’的應用場景(將)非常廣泛,既可以是我們的健康助手,也可以是我們的生活幫手?!背軝C器人的工作人員表示,“湘江1號”主要功能可以總結為“七助”:助醫(yī)、助行、助興、助力、助餐、助便、助浴。其中,“助醫(yī)”方面可提供體征檢測與問診服務,還可以實施按摩理療及康復訓練;“助行”方面,可輔助用戶起身、翻身或移動;“助興”方面,則可以表演舞蹈、彈奏鋼琴等,為人們的生活增添趣味。助力、助餐、助便、助浴等功能則主要為行動不便者提供全方位支持,成為任勞任怨的護工和保姆。
工作人員為大家介紹:如果使用者是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里配備了“湘江1號”,就可以告訴它:“湘江湘江,把我推到餐桌邊。”或是“湘江湘江,把水遞給我”。隨著指令下達,“湘江1號”向鋼琴上的瓶裝水伸出手臂,牢牢抓住后,遞給一旁的來訪者。
2000年,國內第一臺仿人機器人在國防科大誕生,這顆小小的種子在2025年破土而出——脫胎于國防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的“湘江1號”健康陪護人形機器人問世,未來,“湘江1號”和它的研發(fā)團隊將繼續(xù)拓展服務邊界,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美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