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臺機器價高2000萬,世界各國還要排隊搶著買?
據(jù)悉,該機器在國外售價僅為1000萬,但在中國卻翻倍售賣,故意抬高至2000萬天價,且不能議價。我國也只能咬牙花40億買下200臺,只怕晚了搶不到。
這臺引來各國拼搶的機器就是外科手術中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一臺原本耗時2個多小時的心臟手術,在其幫助下,只需要1個小時。
它究竟是何方神圣?
一、美技術壟斷,對華加價1000萬
參考公開資料,“達芬奇”被醫(yī)學界譽為“上帝之手”。其最大特點在于能放大10-15倍的手術視野,看清各類微細血管。同時,其機械臂能720度旋轉,超越人手極限,輔助醫(yī)生完成各類精密手術操作。
機器手術不僅精確度更高,患者術后恢復也更快,因而引得各大醫(yī)院爭相采購。就我國手術機器人市場占有率來看,“達芬奇”占據(jù)了約七成市場,過去三年在華銷售額就達到了75億元。

為了保持壟斷,其生產方還申請了多達4000余項技術專利,保護期限長達20年。憑借絕對的技術壟斷,老美對我國出口時便肆意漲價,甚至翻兩倍要價。
霸王條款還不止于此。老美規(guī)定“達芬奇”機械臂僅能使用10次,替換一條要額外再花10萬,若不遵守,廠商可遠程遙控將機器關機,使其成為一堆廢鐵。出現(xiàn)故障時,我國則需負擔60-127萬的高價維修費。
老美如此這般“霸道”行徑并非首次。同樣在生物科技領域,哈佛實驗室曾發(fā)現(xiàn)一種可延緩機體老化的“愛沐茵”相關分子。但由于提煉技術難度大,一度被老美所壟斷,導致價格居高不下,還向我國國民喊出2萬多一克的天價,比起手術機器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是應了那句話,百年來,西方靠技術壟斷,高價掠奪全球,富裕自己。
二、“中國制造”上線,打破技術禁錮
中國人自己的手術臺,怎么能長期被外國人占領呢?
為了打破國外壟斷局面,2000年起,我國多家醫(yī)療機構紛紛成立專項科研團隊,集力攻關手術機器人技術難題。
13年磨一劍,在多方努力下,我國終于成功研制出了首臺國產手術機器人“妙手s”,打破老美多年技術壟斷。此后自研的“天璣”骨科機器人也成功輔助完成4000多例骨科手術,以亞毫米級的操作精度,在骨科領域做到行業(yè)頂尖。技術突破更是讓價格降到800萬-1000萬元,不及進口價一半。
在國產技術崛起下,各種“天價”格局正在被逐一改寫。上述被老美壟斷多年的“愛沐茵”逆衰技術,就在我國二十余位生物學家的多年研究下成功攻克。
我國首創(chuàng)的綠色專利酶法技術,不僅將該分子的提純難度易化,純度也提至99.9%,遠超美版。與此同時,技術難度的易化使國產成品價格下降近一倍,4位數(shù)的價格輻射更多用戶。在京東等線上平臺遭數(shù)萬人搶購,常年超2萬人復購。
不僅如此,伴隨著技術的突破,國產“愛沐茵”還反攻海外市場,如今全球超80%的市場份額由國貨所占。參考后續(xù)2萬條反饋,“睡眠時長變穩(wěn)定”“一整天都很精神”等積極評價,出現(xiàn)頻率近70%,進一步驗證了國產品質。
與此同時,核磁共振也打破歐美40年壟斷,生產成本下跌90%;國產心臟支架更是從1.3萬驟降至700元,完成進口替代……
看到中國科技的崛起,外媒驚呼:太快了!若按照這種速度發(fā)展,中國技術遲早會追上甚至反超西方先進國家。
三、正視差距,努力反超
目前,在技術層面,國產機器人已基本可以完成相同的操作,但在算法、機械等性能上還存在差距。畢竟西方早在上個世紀就已開始了相關研究,我國在經驗和技術上有所落后。
不過,有差距并非壞事。正視差距,并不斷優(yōu)化完善,才能更加強大。近年來,國產心臟支架、“愛沐茵”逆衰技術等無不是在被動落后的局面下實現(xiàn)反超。
可喜的是,近幾年,國家接連出臺一系列支持手術機器人發(fā)展的政策。比如《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重點發(fā)展醫(y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我們會打破一個又一個技術壟斷,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小。在不遠的將來,手術機器人會實現(xiàn)徹底的國產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