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等領域對鋰離子電池需求的激增,電池回收問題日益嚴峻。傳統(tǒng)回收方法通常涉及高溫或化學處理,不僅耗能高、成本大,而且會對環(huán)境造成較大影響。

圖源 Pexels

圖源 Pexels
近日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fā)了一種全新的電池回收方法,利用磁分離技術高效凈化電池材料,同時保持其結構完整性和功能性。該研究成果已于 7 月 24 日發(fā)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IT之家注意到,該團隊采用了一種名為“無溶劑閃速焦耳加熱”(FJH)的技術,在幾秒鐘內將電池廢料加熱到 2500 開爾文,形成具有磁性外殼和穩(wěn)定核心結構的獨特材料。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在這一過程中意外產生了磁性,從而能夠輕松分離。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方法的電池金屬回收率高達 98%,而且有效降低了金屬雜質,同時保持了電池材料的原始結構和功能。
這種新方法能夠以極低的成本高效分離和回收寶貴的電池材料,為電動汽車的綠色生產做出重要貢獻。相比之下,傳統(tǒng)的電池回收方法往往需要破壞電池材料的結構,并耗費大量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