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消息,最近,一位攝影家在世界著名攝影獎項中獲獎,但他卻主動承認他的作品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圖像,并拒絕了領獎。
德國藝術家鮑里斯?埃爾達森(Boris Eldagsen)的黑白肖像攝影作品《虛假記憶:電工》(PSEUDOMNESIA:The Electricia)獲得了2023年度索尼世界攝影獎的創(chuàng)意類大獎。然而,埃爾達森在個人網站上坦承,這幅作品實際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而不是傳統的攝影照片。
據悉,官方新聞稿稱獲獎作品“以兩位來自不同時代的女性為主題的黑白肖像,令人印象深刻,讓人不由想起20世紀40年代家庭肖像畫的視覺語言。”然而,埃爾達森透露真相并拒絕領獎。
埃爾達森寫道:“我作為一個厚臉皮的猴子參賽,想測試比賽是否已經做好了應對人工智能圖像的準備。結果他們沒有,”他還呼吁全球攝影界公開討論,探討什么是攝影,什么不是攝影,以及攝影界的保護傘是否已經足夠大,能夠讓人工智能圖像加入進來。
埃爾達森表示自己已經從事攝影工作30年,最近開始使用人工智能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他寫道,這次獲獎作品是利用他豐富的攝影知識,通過快速工程設計、圖像修復以及圖像擴展技術的復雜相互作用生成的。
世界攝影組織的一位發(fā)言人表示,評委們雖然知道人工智能被用來創(chuàng)作這張圖片,但他們理解這是與人工智能的“共同創(chuàng)作”,同時埃爾達森“故意”誤導了他們。
發(fā)言人表示:“公開比賽的創(chuàng)意類作品歡迎各種實驗性影像制作方法,比如氰基照相術、射線照相術以及最前沿的數字技術實踐。”他們認為,經過與埃爾達森的溝通,得到他本人的保證后,他的參賽作品符合創(chuàng)意標準,因此支持他參賽。發(fā)言人表示,世界攝影組織最初甚至計劃與埃爾達森舉行一場問答,但后來“暫停了我們與這位藝術家的活動”,“按照他的意愿”,獲獎作品已從比賽網站上刪除。
發(fā)言人表示:“我們認識到這一主題的重要性及其對當今圖像制作的影響。我們期待著通過各種渠道和項目進一步探討這個主題,也歡迎圍繞它展開對話。”他還表示,雖然人工智能元素與圖像制作的藝術背景相關,但創(chuàng)意類獎項一直是、也將繼續(xù)是支持攝影師和藝術家在媒體領域展現卓越技能的平臺。
這并不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圖像第一次獲得藝術大獎。去年,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美術比賽的最高獎項被授予一幅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圖像,這引發(fā)了很多藝術家對于人工智能生成圖像是否應該獲得榮譽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