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地平線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CEO余凱表示,自動駕駛與當前火熱的ChatGPT不同,前者完全沒有容錯率,國內很可能十年后都無法真正實現L3,更不用說L4了。
作為一個研發(fā)自動駕駛芯片與技術研發(fā)公司的CEO,余凱卻坦言不看好接下來十年自動駕駛的發(fā)展,似乎有點令人難以理解,哪怕為了爭取投資人的注資,好歹也要畫個大餅出來吧?
更何況,蔚小理、億咖通、特斯拉等大量相關企業(yè)正在布局自動駕駛,地平線此時來潑大家一盆冷水,是否有些不合時宜?
余凱不是沒有考慮到現在的情況,只是他清楚自動駕駛商用普及最關鍵的一點還沒有解決。
自動駕駛事故,誰該承擔責任?
自動駕駛分為6個等級,L0為無自動駕駛;L1~L2只能算輔助駕駛;L3為條件自動駕駛,雖然車輛可以實現自動駕駛,但依然要求司機時刻保持警惕;L4為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可以自動駕駛,不再需要司機集中注意力;L5為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適應任何環(huán)境。
目前全球已有不少企業(yè)正在測試自動駕駛,例如特斯拉的FSD,使用時仍會要求車主保持注意力,以便于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接管車輛,盡管如此,特斯拉自動駕駛車禍報道依然很多。
出租車公司Uber也在產品上測試自動駕駛,車輛會配備安全員,以防突發(fā)事件。然而2018年3月,Uber自動駕駛出租車還是造成了全球第一例自動駕駛撞死路人事件。
自動駕駛出現事故,責任該如何劃分,是當前困擾自動駕駛行業(yè)的主要問題。Uber為汽車配備了安全員,出現事故自然是由安全員負責,那么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呢。
如果出現事故還要我們負責,那么我們使用L3級自動駕駛時就必須一直觀察路況,并時刻準備接管車輛,大多數時間不用操控車輛,短時間還行,長時間打瞌睡是難免的,許多人跑長途不愿意用自適應巡航,就是因為長時間不操作車輛,很容易犯困。
累還是一樣的累,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多掏錢買自動駕駛車輛呢?
地平線CEO余凱對自動駕駛未來十年的發(fā)展感到悲觀,就是因為事故責任劃分存在問題。他表示,如果讓車企承擔責任,車企難免會感到畏懼,不敢放心做技術研發(fā)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因此,余凱認為出現事故還是應該由司機承擔責任。

圖源:地平線
站在車企的角度,司機承擔責任自然更有利,但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我們當然希望出現事故由車企承擔責任。如果自動駕駛出了事故要司機負責,那么L3自動駕駛將完全失去意義,生命沒有保障先不說,出了事故連賠償可能都沒有,那問題就嚴重了。
因此,前些年許多車企宣傳自動駕駛技術時,會跳過L3,直接講解L4,原因就在于L3的體驗提升有限。
百度CEO李彥宏就曾表示,L3級自動駕駛要求司機在緊急情況下接管汽車,會導致事故責任難以判定,因而決定跳過L3,直接進入L4級自動駕駛商用。
那時,發(fā)出這種聲音的車企和自動駕駛技術企業(yè)不在少數,但可能是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術研發(fā)后,車企與自動駕駛公司都見識到了L4級自動駕駛的困難,因而更加腳踏實地,近兩年務實一些,L3的宣傳慢慢多了起來。
近期比亞迪CEO王傳福也公開表示,前些年自動駕駛大多是在忽悠消費,自動駕駛責任劃分都沒確定,商用太難了,高階輔助駕駛才是實打實的好東西。
可是,自動駕駛發(fā)展之路,L3級注定是繞不開的一段歷程,L3級自動駕駛究竟該如何盡快商用呢?
車企,應當主動承擔起責任
L3級自動駕駛若能商用普及,安全性至少有一定的保障,但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出現事故,國內甚至有人將L2級輔助駕駛當做自動駕駛使用。膽子大沒問題,不把自己和路上其他人的生命安全當回事就不對了,這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會增加出現事故的概率和企業(yè)的顧慮。
企業(yè)與消費者各有各的擔憂,若不能互相妥協(xié),在L4級自動駕駛真正到來之前,豈不是不可能實現自動駕駛。因此,也有車企決定做出改變,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自動駕駛,例如奔馳。
前段時間奔馳官宣,將在中國啟動L3級自動駕駛上路測試。與其他車企要求司機全神貫注不同,奔馳的DrivePilot自動駕駛系統(tǒng)允許司機在自動駕駛時使用其他娛樂休閑功能,而且使用DrivePilot出現事故,奔馳會主動承擔責任。當然,為了安全起見,DrivePilot會將車速限制在60公里/小時以內。
雖然奔馳提出了一些限制,時速60公里以內泛用性可能會下降不少,但至少奔馳愿意主動承擔責任,開了一個好頭。
百度也好,奔馳也好,都明白L3級自動駕駛普及最關鍵的因素在于讓消費者使用更為放心。有一定的危險性,消費者可以接受,哪怕是L5級完全自動駕駛,也沒人敢說就絕對不會出事,重點依然是責任劃分,消費者遇到事故致殘、致死后,誰來承擔責任。
那么多廠商跳過L3研發(fā)L4,就是因為L4級自動駕駛不需要司機操控,肯定由車企或自動駕駛公司承擔責任。然而短期內基本不太可能實現L4級自動駕駛商用,畢竟車企們連承擔L3級自動駕駛事故責任的勇氣都還沒有。
車企不愿意承擔責任,消費者就不敢放心用,車企承擔責任,又擔心消費者因濫用L3自動駕駛出現事故,到時候官司、賠償之類問題的扯不清。但這么糾結下去,同樣可能影響到自動駕駛技術的發(fā)展與商用普及進度,不利于行業(yè)的發(fā)展。
小雷認為,車企可以想一個折中的方案,比如限制一些場景,在這些場景中使用L3級自動駕駛,司機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若出現事故,由車企負責。限制的場景不會覆蓋所有行駛路段,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也可以減少用戶濫用L3自動駕駛的情況,還能盡量避免事故后的責任劃分扯皮。
覆蓋兩大場景,L3級自動駕駛商用有望
奔馳DrivePilot的要求是封閉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未來會提升至130公里/小時,如此嚴格的限制,幾乎沒有覆蓋我們日常的任何駕駛環(huán)境。
小雷認為,L3級自動駕駛承擔責任,首先可以加入兩個場景。第一是高速公路,相對于城市出行,高速公路雖然車速較快,但路況簡單。高速公路一般不會有對向車輛駛來(除非對方逆行),只要與前方車輛保持安全距離,出現事故的可能性會比較低。2022年,上海就開放了兩段自動駕駛高速公路,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也在高速公路測試獲批。

圖源:Apollo
第二個場景是車流量較少的城市路線,這點可能需要高精度地圖的協(xié)助?,F在許多地圖App可以顯示城市道路的擁堵情況,通過這些數據實現車流量的判斷理論上可以實現,若再加以高精度地圖的協(xié)助,在車流量較少的城市道路使用L3級自動駕駛,事故率會低不少,用戶也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不必始終集中精力觀察路況。
從自動駕駛的等級劃分來看,L3大概率是過渡階段,但汽車不同于電子產品,買回來就是要用很多年,因而許多功能可以后續(xù)升級。
現階段車企需要做的是,將L3級自動駕駛出現事故,車企承擔責任變成能夠加持汽車產品力的噱頭,提升用戶駕駛體驗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銷量。以免部分消費者認為L3級自動駕駛實用性不高,暫時不愿意成為L3級自動駕駛汽車的車主。
如果車企連接受L3級自動駕駛事故責任的勇氣都沒有,那么自動駕駛普及之路將會無比艱難。車主為自動駕駛所需的雷達、攝像頭付出了成本,為支持自動駕駛所需的軟件大概率還要再付出一次成本,我們想要的,僅僅是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