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炒菜機器人,聽過上菜機器人,人們卻似乎很少聽到試菜機器人。不過,如果想要把一道菜做得更好吃,試菜的過程卻是不可缺少的。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如何試菜使得菜品更好吃,就是像是在進行一種算法的推演。每一道菜品皆可量化,皆為數(shù)據(jù)。
更早之前,泰國政府就委托“泰國美食委員會”研發(fā)試味機器人,當時,試味機器人的傳感器就可測試食物樣本的味道是否正宗,以改善其質量。試味機器人內置微型芯片及10個傳感器,只需將食物放在不銹鋼碟上,機器人便會自動將數(shù)據(jù)庫中的標準味道,與受測試食物的香味及味道作比較,并顯示所得評分,以100為滿分,低于80分則屬不達標。
在試菜的方向上,近日,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宣布,他們開發(fā)了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算法,給予機器人來自人類采樣者的反饋,使機器人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改進其產(chǎn)品,例如調整其方法并制作出最終“味道很好”的煎蛋。

在這個過程中,研究團隊試圖模仿人類的咀嚼過程——人類的咀嚼過程不僅在物理上分解食物以便于消化,而且使人體口腔充滿唾液和酶,從而改變食物的味道。這個過程給我們帶來了唾液將食物中的化學物質帶到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后者將信號傳遞給大腦,由大腦決定某物是否好吃的能力。
研究人員設想,如果一個機器人系統(tǒng)可以做類似的事情,它就可以隨時在其烹飪過程中進行調整,最終以較少的人為干預獲得更好味的菜品。
基于此,研究人員提出在一個機器人系統(tǒng)中復制一個更真實的咀嚼和品嘗過程,以嘗試帶來更美味的最終產(chǎn)品。研究團隊的新機器使用一個電導率探針作為鹽度傳感器,固定在一個機器人手臂上。然后向機器人展示了九種不同的炒蛋和西紅柿,每道菜中的西紅柿和鹽的數(shù)量不同。
一方面,機器人能夠“品嘗”這道菜,然后把菜放在攪拌機里攪拌幾次,模仿咀嚼,讓機器人在不同階段繼續(xù)品嘗。另一方面,機器人的不同讀數(shù)使其能夠根據(jù)不同"咬"的咸度水平,以網(wǎng)格狀的方式創(chuàng)建菜肴的味覺地圖。
當前,科學家們希望為他們的機器人廚師增加更多的功能,計劃研究新的傳感能力,使其能夠品嘗甜味和油性食物。
不可否認,這是一次新奇而大膽的嘗試,這讓數(shù)字科技進一步改變著人們舌尖上的體驗,同時改寫整個餐飲產(chǎn)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