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遍了大江南北的科學圈新聞應該就是日本的家務機器人了,其實,關于機器人的話題每年都有,每年都會有新突破,隨著我們科技的發(fā)展和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的加持機器人的表現(xiàn)只會越來越擬人化,那么,這些機器人會不會給我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務機器人”會不會帶來一些倫理問題呢?
首先,我們要說的就是雖然“家務機器人”看起來十分的美好,但是實用性其實很差,在日常生活中,機器人可以給予我們的幫助很少,“家務機器人”最重要的噱頭是“陪伴”,對于那些孤獨的人們,他們需要在家中有一個寄托,但是小編認為,雖然“家務機器人”具備一些人類的特征,但是選擇它們不如去選擇專門的伴侶犬。
每年科技都在不斷的有最新進展,但是在機器人上,突破始終不多,可以代替人類的更是一個沒有,就算是最先進的流水線也不可能全面普及,因為,在有機器和人類競爭的前提下,人工只會變得更廉價,有實力裝全自動流水線的工廠很少,更多還是需要人類的幫助,這也是為什么,電影和很多文章中對機器代替人類吵得厲害,但是在現(xiàn)實中完全見不到抱怨的原因。
其實小編認為,“家務機器人”可以全面普及的幾率很小,就像機器全面代替人類一樣,或許在未來可以出現(xiàn),但是在目前這是不可能的,就算技術達到了,但是機器人的制造者也要考慮失業(yè)人口的安排,還有一個機器人的造價是否對得起它可以勝任的工作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不由得要向日本的“家務機器人”提一個問題,所謂的“家務”是不是也只是一個噱頭和擦邊球呢?雖然人們都可以完美的科技有所突破,在每個領域都可以飛速發(fā)展,從而給全人類帶來更好的生活,如果機器人真的可以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愿意買單的,到時候,機器人就像手機一樣,會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時尚單品。
目前機器人地位尷尬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給它們賦予了很多不應該背負的定義,其實,機器人或許就應該和手機一樣才能被我們認可普及,我們對于機器人的看法才是限制機器人發(fā)展最大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