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看出,英偉達將寶壓給了AI芯片,根據英特爾數據中心展示的數據,未來五年,AI芯片市場規(guī)??赡軙悦磕?5%的速度增長。不僅如此,AI部門主管SandraRivera還認為如果英特爾繼續(xù)保持投資和創(chuàng)新,可以引領AI芯片市場。
有英偉達對AI芯片的看好,即使AI芯片的研發(fā)成本高昂,互聯網和芯片廠商們也前赴后繼,試圖打造各自的芯片體系。
但事實真的會如預期發(fā)展嗎?或許未必。
一方面,相比AI芯片的門檻,AI小輔助芯片市場顯然要低很多,這對想要打造芯片體系的廠商來說或許是很好的切入點。另一方面,手機廠商自研芯片的例子數不勝數,在激烈的競爭中,即使是英偉達也未必能在這個市場展現優(yōu)勢。
AI芯片被神化?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起起伏伏,十年間只要與其相關的研究總會受到關注。今年爆火的ChatGPT又一次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熱潮,而與ChatGPT相得益彰的AI芯片也被推至風口浪尖。
從本質上來說,AI功能和場景化AI服務之所以能夠實現,依托的是復雜深度的學習算法模型。強大的算力讓AI芯片獨樹一幟,成為繼CPU、GPU后的重點研究對象,但想要撼動CPU的地位還差的很遠。
很多用戶將AI芯片與CPU放在一起討論,事實上兩者不存在可比性,AI芯片替代不了CPU的作用,毋庸置疑CPU才是芯片中核心,AI芯片更多的是輔助作用。AI芯片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其算法處理上速度更快,從數據上來看,AI芯片比CPU要快1000倍,如果訓練一個模型,TPU處理1個小時,放在CPU上則要41天。
在人工智能泛濫的時代,AI芯片順勢破圈,相比較于CPU與GPU的內部邏輯,AI芯片的運算邏輯顯然更適用于AI算法,所以擁有比前兩者更高的性價比。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AI芯片的保質期有限,隨著軟件算法的變化,AI芯片勢必也要隨之更新換代,這對于生產廠商來說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AI芯片開始被應用在手機要追溯到2018年,彼時搭載人工智能芯片的手機還寥寥無幾,僅有iPhoneX、華為Mate10/V10、GooglePixel。隨后由于消費者對AI和性能的使用需求,AI功能逐漸被下放到低端處理器上,從而在中低端產品中普及。
目前,AI慧眼識物、AI精準虛化、隨行翻譯等功能現如今被普遍運用到手機上,用戶的接受程度很高,所以AI小輔助芯片的應運而生或許會打開低端機的市場,成為中低端機的亮點之一。再者,AI小輔助芯片的制作工藝更為簡單,且中低端機對配置的要求相對來說并不高,兩者的結合或許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目前,大部分手機銷量都止步不前,對各大手機廠商來說,低端機搭載AI小輔助芯片或許會成為一個新的風口。
業(yè)內觀點指出,其手機銷量低迷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平價手機迅速填補市場空白,無論是手機廠商還是手機芯片制造商,都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中端或低端市場,各品牌手機向中低端“內卷”的趨勢已經浮現。
而站在風口的企業(yè)不只有英偉達,放眼全球,英特爾、谷歌、蘋果都在積極布局這個賽道,而國內的寒武紀、地平線、華為海思、百度等也虎視眈眈。不可否認,國內外芯片制造水平的差距在短時間內確實無法縮小,但在AI小輔助芯片的市場中,各大廠商勢均力敵。
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芯片制造商們卻不一定能占據優(yōu)勢。
AI小輔助芯片會重蹈應用市場的覆轍嗎?
中美科技戰(zhàn)爆發(fā)以來,國外廠商對高端芯片的壟斷讓國內的芯片市場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其中英偉達的戰(zhàn)隊已經非常明確了:要進一步減少對華芯片的出口量,尤其是高端芯片。
高端芯片的減少讓高端市場出現空白,手機廠商不得不開始向中低端市場蔓延。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低端市場幾乎沒有創(chuàng)新和突破,同時為了均衡利益,低端市場一直又是各大手機廠商的必爭之地。
而AI小輔助芯片的加入,讓一成不變的低端市場看到了新鮮血液。芯片制造商們雖然十分看好這個市場,但這似乎會動了手機廠商的奶酪?
遙想當年,應用市場的興衰成敗,似乎和現在的情形極其相似。彼時移動時代剛剛來臨,應用市場的發(fā)展如火如荼,甚至一度被看作最有發(fā)展前景的賽道之一。而專注于應用下載的豌豆莢的身價倍增,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好景不長,當騰訊大力推出應用寶,將所有的流量引流到應用寶后,豌豆莢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與此同時,各大手機廠商也嗅到了危機感,便也不再為第三方應用做嫁衣。應用市場經歷大起大落,最后以手機廠商各自為營告終。
而AI小輔助芯片進入低端機市場或許會重蹈應用市場的覆轍,目前手機廠商對自研芯片的執(zhí)著有目共睹,比如OPPO在FindX5系列上搭載了自研的“馬里亞納X”芯片、VIVO先后推出了兩款自研影像芯片V1和V2等,都是2022年國內手機廠商交出的成績單。那么如果AI小輔助芯片想要進入低端機市場,或許最先出動的就是這些手機廠商。
憑借著對手機的絕對把控,手機廠商為了節(jié)約成本以及凸顯技術創(chuàng)新,可能更偏向于自研AI小輔助芯片。此外,國外芯片制造商幾乎壟斷了高端芯片市場,如果低端芯片市場也丟失的話,國內芯片制造商和手機廠商只會更加被動。
當前手機市場低迷,為了挽救急速下滑的銷量,中低端市場勢必會成為近兩年的主戰(zhàn)場。而AI芯片又是現在的趨勢,所以AI小輔助芯片大概率會變成中低端機的“???rdquo;,而到時的東道主或許就是手機廠商本身也說不定。
但這也依托于手機生產廠商的技術,目前來看小米,VO,華為等手機品牌都有自研芯片的能力,且主要集中于圖像識別領域,這對AI小輔助芯片的研究有一定的幫助。其次,研究成本的投入也非常關鍵,畢竟行業(yè)的同化屬性決定了占據先機的重要性。
國內芯片企業(yè)錯失風口?
當前市場對算力、生成式AI的需求極為旺盛,國內芯片企業(yè)也被帶動,股價走勢明顯上揚。在此之前,國內芯片企業(yè)在資本市場一直處于低迷期,直到ChatGPT的爆火帶動了AI芯片的發(fā)展,才開始破冰。
被稱之為“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紀,在AI芯片熱度持續(xù)攀升之際,股價較年初增長了百倍不止。數據顯示,3月以來寒武紀大漲近120%,今年以來的漲幅更是達到235%。除此之外,3月以來景嘉微上漲超56%,CPU公司龍芯中科、海光信息今年以來均上漲約65%。
寒武紀走過一年的低迷期,恰逢AI時代的來臨,邁進了新的征程。但就目前的形勢來說,寒武紀卻未必能夠把握住機會,畢竟芯片市場突破壟斷難度較大,且制造芯片的核心設備受限,國內芯片企業(yè)的發(fā)展可以說舉步維艱。
在股價上漲的背后,是寒武紀不斷虧損的現狀。寒武紀2月27日發(fā)布的業(yè)績快報顯示,寒武紀去年7.29億元的營收僅增長1.11%;凈虧損為11.66億元,較上年擴大超過四成。雖然寒武紀將其虧損原因歸結于研發(fā)費用、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的增長等,但終端IP授權業(yè)務的收入占比大幅下降才是導致寒武紀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與此同時,OpenAI、微軟等互聯網巨頭都相繼發(fā)布最新AI技術產品,反觀國內入局AI領域的企業(yè)卻寥寥無幾。在互聯網企業(yè)中,一直押寶人工智能的百度逆風翻盤,“文心一言”的發(fā)布引發(fā)了廣泛關注。而其他大部分相關企業(yè)還處于觀望態(tài)度,比如,景嘉微回應是否有了針對AI人工智能訓練的GPU規(guī)劃時就稱,“公司新款圖形處理芯片目前處于研發(fā)階段,后續(xù)研發(fā)生產計劃請關注公司公告。”
很顯然,一直處于被動的國產芯片企業(yè)在面臨風口時底氣明顯不足,相比較于當時對元宇宙的追捧,AI芯片似乎備受”冷落“。其實不然,歸根究底還是因為AI芯片的門檻并不低,且即使投入巨大的研究成本,最終或許還是會被英偉達等行業(yè)巨頭所淹沒,所以敢于嘗試的企業(yè)終歸還是少數。
AI時代已初具規(guī)模,而國內發(fā)展的腳步卻稍慢,這勢必會進一步拉開國內外芯片產業(yè)的差距?;蛟S從AI小輔助芯片入手,占據中低端市場,才有進一步打入高端市場的可能性。但一味地靜觀其變,只會錯失AI芯片的風口,進而使差距變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