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在日內瓦舉辦的聯(lián)合國特定常規(guī)武器公約會議上,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的斯圖爾特·羅素爾教授就曾公布了下面一段視頻:一款不足拳頭大小、形似迷你“無人機”的機器人飛入會場,并在輕易躲避主持人的捕捉后,以自身攜帶的微量炸藥瞬間沖擊炸穿了主持人身邊用于演示的模擬人像的眉心。

視頻中還公布了兩段令人驚悚的畫面,一個是由小型“殺手機器人”被用于擊殺罪犯的畫面;另一個則是一群“殺手機器人”在恐怖分子的操控下,飛入一間教室,并通過面部識別殺死教室中的學生,場面一度十分血腥。
所幸的是,就像這段視頻的發(fā)布者羅素爾教授結尾警告中聲稱的那樣,上述畫面并非真實場景,但從現(xiàn)有的人工智能與微型化技術看來,完成并實現(xiàn)此類“殺手機器人”及其功能顯然已不是問題。

但在過去幾年中,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正在取代人類的工作崗位,一些有關機器人過于強大而給人類帶來威脅的聲音也開始涌現(xiàn)。據外媒最新消息,近日,全球軟件巨頭微軟公司的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表示,“殺手機器人”的出現(xiàn)未來將無法避免,人類社會應該有一個新的“數(shù)字《日內瓦公約》”來保護世界免受機器人構成的日益嚴重的威脅。
史密斯說,絕不能讓殺手機器人自行決定參與戰(zhàn)斗和殺死誰,他指出,需要制定一項新的國際公約來規(guī)范該技術的使用。“今天平民的安全受到威脅。我們需要采取更緊急的行動,我們需要以數(shù)字日內瓦公約的形式采取行動,該規(guī)則將保護平民和士兵。”史密斯表示,國際社會還需要對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和其他新興形式的人工智能制定更嚴格的國際規(guī)則。“在這個領域需要有一部新法律,我們需要在面部識別領域進行監(jiān)管,以防止?jié)撛诘臑E用。”
這個恐慌的來源由來已久,但更多還是早先的一個研發(fā)成果被公布。
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最近設計出了兩種昆蟲級微型飛行器,一種是跳躍式的昆蟲機器人,另一種是人工果蠅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設計在arXiv上發(fā)表,兩篇論文中提出,這兩個機器人能模仿昆蟲中觀察到的真實生物行為。
這個他們稱之為果蠅機器人的設計,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有效模仿昆蟲機翼運動學的亞毫克機翼飛行器,通過研究人員的設計,飛行機器人的特征尺寸可以降至100um,即1mg規(guī)模。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果蠅機器人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被制造出來,此外,其低工作電壓(即70mV)使其在未來非常易于測試和部署。

研究人員開發(fā)的第二種微型探測器,是一種尺寸為17mm x 6mm x 14mm,重量為75毫克的跳躍式機器人。其帶有一個重約300毫克的機載電源,這種機器人的原始版本每分鐘可以跳6次,為了向上跳8毫米高,機器人需要消耗大約6.4毫瓦的功率。這個研發(fā)被成功制造,是其攻克了馬達的動力儲量局限。
仿生學研究中,科學家發(fā)現(xiàn),小跳躍的昆蟲通常在跳躍時用腿快速地推動地面。這種瞬時功率需求太高而無法使用車載電機進行再現(xiàn),為了克服這一挑戰(zhàn),先前的研究已經使用馬達將能量存儲在機載機構中,然后快速釋放這種能量,這允許機器人執(zhí)行跳躍動作。在Bhushan和Tomlin開發(fā)的跳躍機器人中,單個電機通過累積小的旋轉產生連續(xù)的旋轉運動,然后,該運動用于纏繞設計用于在能量存儲機構中拉動彈簧的弦在能量達到特定閾值后,該機制迅速釋放機器人儲存的能量,最終使其能夠跳躍。

在原先大多數(shù)現(xiàn)有的100毫克級機器人使用壓電和靜電執(zhí)行器,需要200-5000V的高電壓才能運行,這意味著它們經常與用于驅動它們的沉重且低效的電壓放大電路斗爭,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是迄今為止很少有成功制造無系繩微型機的主要原因。
“我們成功設計了新型電磁執(zhí)行器,這是一種磁鐵加線圈系統(tǒng),就像你的耳機一樣,需要低電壓才能操作,果蠅機器人只需0.07V,跳躍機器人只需0.8V,”研究人員表示。“因此,當我們將來擁有好的微電池時(現(xiàn)在還沒有),我們的機器人將會更輕,功耗更低。”“但我們電機的簡單控制要求允許我們使用1毫克光伏電池為其供電,當紅外激光照射在它們上時產生電流,但這種電源只是未來微電池可用時的占位符。”研究人員這樣說。

為了有效地操作,所有1毫克規(guī)模的機器人以及幾個100毫克規(guī)模的機器人需要特殊的“受控”環(huán)境,例如以外部磁場變化,熱板或振動板為特征。另一方面,這種果蠅機器人和跳躍機器人使用的執(zhí)行器都在機上,因此這些小型機器人在常規(guī)環(huán)境中也表現(xiàn)良好。

目前,電池仍然無法支持100毫克規(guī)模的飛行機器人,因此研究人員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成功為1毫克規(guī)模的飛行機器人供電。此外,機器人的電機效率為0.7%,而果蠅的肌肉效率為17%,其運動效率差異還是非常大。在他們未來的工作中,研究人員計劃專注于開發(fā)更高效的電機進一步完善他們的設計,并為最終發(fā)布小到足以支持他們的機器人的電池做好準備,他們還想制造低功率低于0.1毫克的傳感器和控制器,因為這樣可以使他們的果蠅機器人自主運行。
科學家設想,在未來,微型機器人可以有許多重要的應用,例如協(xié)助人類完成遙感,在自然災害后搜尋幸存者和太空探索等任務。微型計算機具有幾個有利的特征,包括它們的小尺寸,昆蟲般的機動性以及在具有挑戰(zhàn)性的地形中更容易導航。
但目前看來人類把科學家這些模仿昆蟲制造出來的機器人用在了其他地方,以至于得到了消息的微軟總裁也開始恐慌。
很早前據外媒報道,美國,以色列,韓國,俄羅斯和英國等國都在發(fā)展武器系統(tǒng),在選擇和攻擊目標的關鍵功能上具有高度自主權。該技術已成為許多軍隊日益關注的焦點,因為用機器代替部隊可以使參戰(zhàn)的決定更加容易。但目前尚不清楚是誰來負責由機器造成的死亡或傷害——開發(fā)人員,制造商,指揮官或機器人本身。
微軟總裁史密斯在接受一家英國媒體采訪時表示,“致命自動武器系統(tǒng)”的使用提出了許多新的道德問題,各國政府迫切需要考慮這些問題。他說,機器人技術飛速發(fā)展,飛行、游泳或步行的機器人能夠配備致命武器系統(tǒng),比如導彈,炸彈或槍支,并可以將其編程為完全或部分自主運行,“這種殺手機器人將會擴散到許多國家”史密斯表示了擔憂。
據國外媒體報道,開發(fā)致命自主武器的技術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公眾強烈反對。數(shù)以千計的谷歌公司員工已簽署承諾,不開發(fā)用于武器的人工智能技術,過去一年,國際上制止殺手機器人運動規(guī)模擴大了一倍,參加者包括來自57個國家地區(qū)的113個非政府組織。

在過去幾年中,人工智能技術成為科技行業(yè)的熱門領域,技術不斷取得進步。之前,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武裝的軟件系統(tǒng),已經在網絡游戲、棋類等比賽中戰(zhàn)勝了人類。這些現(xiàn)象也催生了“機器人威脅論”,即機器人過于強大,有一天甚至可能戰(zhàn)勝人類、威脅人類。
若干年前,特斯拉和SpaceX公司的掌門人馬斯克也表示,十年內,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將導致機器人能夠自主屠殺人類。去年,馬斯克還表示,人工智能將會促成“邪惡機器人”的誕生,人類將難以逃脫邪惡機器人的魔掌。馬斯克還對公司員工表示,在未來機器人制造的災難中,人類生存下來的機器不到一成。

但早先在一場聯(lián)合國會談上,各國在針對“殺手機器人是否應該禁止”這個問題上未達成共識,原因在于包括美、俄、英、以、韓等國反對這一舉措,因為這一舉措的實施將阻礙其探索自主武器系統(tǒng)潛在“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