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緩緩穿行于法國凡賽爾宮中,房間里奢華的巴洛克裝潢讓人目不暇接。你貪婪地用雙眼細看每一個細節(jié),盡可能地記下每個影像,直到有一刻,你被一面鏡子上的影像嚇到了——我……我是個機器人?

▲凡賽爾宮里的「自拍」
如果 Google 的街景機器人有自我意識的話,它也許會經(jīng)歷這樣的一次悲痛覺醒。不過,如果哪天 Google 將街景 VR? <https://www.geekpark.net/news/222358>服務(wù)完善得沉浸自然后,這也可能是你可能會遇上的驚悚「跳戲」。
不得不承認(rèn),從這些「自拍」看來,負(fù)責(zé)拍攝的機器人就像擁有自我意識一般,在墻壁上的大鏡子和走廊的廣角鏡中留下自己的「打卡」。

▲「逛著逛著發(fā)現(xiàn)一個好角度,自拍一個先」
一般情況下,Google 在拍攝街景時,都會盡量避免拍攝機器和相關(guān)工作人員的出鏡于照片中,因為那會影響觀看者的代入和沉浸感。
不過,在戶外倒還好,但當(dāng)機器人去周圍都是巨型水晶吊燈、黃金燭臺和邊框無比豪華的鏡子的博物館時,要抹掉所有「存在證據(jù)」似乎就沒那么容易了。
2011 年,Google 正式啟動 Google Arts & Culture 項目,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進行合作,用全景和高清攝像機拍攝博物館內(nèi)部實景以及其藏品。
在過去六年里,西班牙藝術(shù)家 Mario Santamaria 其中一個愛好就是刷 Google 的 Arts & Culture 藝術(shù)項目:
我在尋找一面能夠找我自己倒影的鏡子。
Santamaria 在接受《Fastcompany》時說道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340296/the-google-street-view-robot-takes-better-selfies-than-you>。更準(zhǔn)確來說,他是在找任何能夠映射出現(xiàn)場拍照機器人樣子的鏡面。

▲ 能找到機器人嗎?
他將自己在不同博物館項目中找到的機器人「自拍」統(tǒng)一分享到一個名為「The Camera In The Mirror」的 Tumblr 賬號上。
對于 Santamaria 而言,這些照片讓他思考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340296/the-google-street-view-robot-takes-better-selfies-than-you>:
我們世界中機器的存在越來越多,那人類觀察員在其中的地位又是怎樣?我們到底是在為誰創(chuàng)造這些數(shù)字平臺?誰是這個信息空間的居民?

無獨有偶,在 Santamaria 之前,另一位藝術(shù)家 Chadwick Gibson 也做了另一個類似的藝術(shù)項目Googlegeist <https://googlegeist.com/>。
在 Gibson 看來 <https://motherboard.vice.com/en_us/article/bmjvwz/googles-accidental-robo-selfies-break-street-views-fourth-wall>,這些「小意外」的照片就像 Google 要創(chuàng)造的「世界復(fù)本」虛擬世界里的「小折痕」,它「將人們從虛擬體驗中扯出來,并讓人們開始自問,自己到底在看的是什么?」
我們正身處技術(shù)過度時期,可以說是見證了技術(shù)讓世界發(fā)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有時候正式因為走太快,我們會快速將一些技術(shù)看作習(xí)以為常的事物。
作為 iPhone 8 用戶,每當(dāng)手機沒電時,我都會被提醒一個平時難以察覺的技術(shù)——Home 鍵上的模擬震感技術(shù)。關(guān)機后,平時似乎真真實實可以「按下去」的 Home 鍵盤就會變得像一塊石頭般毫無生氣。
通過展示機器人的自拍照,Gibson 也希望告知和提醒現(xiàn)代人,生活中常見科技的背后故事:我希望人們可以更加了解這些他們使用的東西,我們也將因此得以更好掌控技術(shù)的發(fā)展方向。相比之下,我認(rèn)為這樣會比因害怕技術(shù)而不敢再使用它來得更具有顛覆性。
題圖和內(nèi)文配圖來自?The Camera In The Mirror <https://the-camera-in-the-mirror.tumblr.com/>?和?Googlegeist <https://googlegei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