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tài)發(fā)展成果展示為主題的A館,不光有體積龐大的大型環(huán)保設備、看起來“高大上”的生態(tài)治理系統(tǒng),展館內,還藏著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小東西”。
城市地下雨污水排水管網中沉積形成的淤泥,是困擾排水工作的一大難題。為防止排水管道淤塞,需要定期清淤疏通。而采用人工作業(yè)的方式清淤作業(yè),不光工作效率低,同時也存在很大的作業(yè)安全隱患。
“通過操作清淤機器人作業(yè),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A館內,一家科技公司的展臺上,展示著一臺半米多高的小型機器人,酷似挖掘機的造型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工作人員介紹,清淤機器人是專為市政箱涵管道檢測、清淤設計的。履帶可以提高機器人在復雜環(huán)境下的通過性,而且針對不同情況,可以選裝不同類型的履帶底盤和前部工作裝置,基本能夠滿足城市中各類排水管網、箱涵、暗河、河道的清淤工作。
有了特種作業(yè)機器人,少不了充滿科技感的智能互動機器人和教育機器人。然而,對這些科技含量很高的“小東西”,不少參觀者“見怪不怪”,隨著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的不斷應用,人們對機器人的態(tài)度也從新奇變成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