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人工智能,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它在2017年火了整整一年,甚至成功入選“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人工智能被視為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可能很多人覺得它離我們現實生活遙遠,但其實它就分布在我們生活周圍。
人工智能已經在多個領域中實踐,比如無人駕駛、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百度研發(fā)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可以上路了,蘋果的最新發(fā)布的iphone x可以實現臉支付,微軟的深度學習軟件將語音識別的錯誤率降低到了5.1%。更形象的一個例子,打開你的IPone,和Siri來場對話,它就是人工智能的產物。
除了以上已經應用的領域,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想,人工智能是否在金融教育行業(yè)也能大施拳腳?
人工智能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第一,它不會犯一些很簡單的錯誤。第二,它不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最困擾我們的恐懼和貪婪,在人工智能面前或許根本不是問題。
此外,人工智能對于信息掌握的能力大大超過任何一個人類所掌握的量級。尤其是人類在處理信息時會有很大的限制,會有很多主觀的判斷最終導致了一個錯誤的決策。而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克服這種主觀判斷的傾向,更多地利用那些對金融教學有用的信息。
人工智能會替代金融教育從業(yè)者嗎?
自人工智能出現起,就存在一種人工智能威脅論,這種觀點認為人工智能最終會取代人類,甚至消滅人類。
MIT和麥肯錫分別有一個報告,都是說差不多到2035年會有45%的工作被機器替代掉。那么,是不是有了人工智能之后,就不再需要專業(yè)的金融教育專家了呢?
當然不是。
首先,情感是機器無法代替的。比如機器人也可以給人送咖啡,但總歸沒有人類的親切與和平相處的感覺。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喜歡那種冷冰冰的、枯燥無味的課堂。其次,它缺乏與金融學習者的有效溝通。畢竟機器人是沒有思想的,它只是嚴格地在執(zhí)行已經設定好的程序,而金融講師不止是知識的灌輸者,他們還是學生的學習伙伴以及引導者等,這是人工智能不能代替的。
至于那種具有自己獨立意識的、能為人類著想的人工智能暫時只存在科幻電影和《哆啦A夢》里。
所以說,人工智能在金融教育行業(yè)應該是扮演一種輔助的角色。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分析金融學生的作答情況,根據作答情況,分析出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于講師來說,如果是大多數同學都能掌握的比較好的知識點,在課堂上做簡略講解即可,重點講解大多數同學都沒掌握好的。
其實人工智能就是可以讓講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教學方法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中。
目前人工智能應用的具體場景并不多,在金融教育行業(yè)更是鮮有涉及?;蛟S再過幾十年,人工智能將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像家庭成員一樣進入千家萬戶,每個人都離不開。到那時候,人類大腦將進一步解放,機械運算等都有機器人替代。世界變化太快,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