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8年平昌冬奧會順利閉幕。
本次冬奧會,著實是機器人"最忙"的一屆!
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這把"大刷 ",
向世人揮出了一道華麗的"未來秀",稱得上流光溢彩。
活躍在各種場合、讓人有些目不暇接的機器人,
妥妥地印證了國際機器人學聯(lián)合會最近發(fā)布的報告:
韓國是全球機器人應用最為廣泛的國家,
這些機器人在冬奧會舞臺上都扮演了哪些"戲份"?
"北京8分鐘"中國又秀出了哪些機器人絕技?
小編這就為您細數(shù)道來!
(文末還有催淚彩蛋,未來科技感爆棚~~)
中國機器人驚艷亮相"北京8分鐘"
+
剛剛,2018平昌冬奧會落下帷幕啦!在閉幕式上,有這樣一個"8分鐘",上演中國的精彩時刻!短短的8分鐘,來自中國的表演團隊不僅綜合運用了輪滑演員、地面投影、動態(tài)視頻和玩偶等表演元素,還首次使用24個隱形機器人參與表演,以此展現(xiàn)出冰雪運動和中國文化的特點,完美地詮釋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人文奧運"和"科技奧運"精神。
24臺來自新松的移動機器人和24名舞蹈演員的傾力演出將整個演出推向了高潮,傳統(tǒng)而又富有底蘊的中華文化與現(xiàn)代而又充滿魅力的人工智能在這里實現(xiàn)了完美融合,為世人展示了一個快速發(fā)展、科技擔當、海納百川的當代中國。
僅僅90秒的換場準備時間,24個移動機器人與舞蹈演員的精準互動,16套復雜的機器人動作規(guī)劃……,在此之前,世界范圍內從未出現(xiàn)過如此大規(guī)模的移動機器人演出陣容。移動機器人車體攜帶"冰屏",在表演中需要配合舞蹈演員完成一系列曼妙而復雜的舞美動作,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誤差--哪怕其中的一臺機器人有一秒的延遲或動作偏差,都將導致整個演出的失敗。
負責冬奧會"北京八分鐘"現(xiàn)場表演的新松機器人技術研發(fā)團隊
在精彩8分鐘的背后,
還有一股神秘的"北理工力量"
為此提供了科技助力哦~
為了打造這精彩的"8分鐘",北京冬奧組委基于北京理工大學多年來服務國家重大活動的經(jīng)驗和技術積累,結合本次表演任務的特點,于2017年6月正式委托北理工軟件學院丁剛毅團隊組建虛擬視覺團隊,為本次表演提供技術保障。
針對"北京8分鐘"參演要素多、創(chuàng)意過程復雜、排練關聯(lián)度高的特點,北理工虛擬視覺團隊利用影視虛擬制作技術和數(shù)字表演與仿真技術,專門創(chuàng)新研發(fā)了文藝表演預演系統(tǒng)和訓練彩排與數(shù)字驗證系統(tǒng)。
文藝表演預演系統(tǒng)以可視化的界面和圖紙、視頻等多種數(shù)據(jù)輸出載體將各種待選表演方案的真實效果進行呈現(xiàn),幫助導演把控、決策及完善表演方案,從而確定最終方案。
這兩套系統(tǒng)能夠根據(jù)表演創(chuàng)意方案,將整場文藝表演的過程全部仿真,較好地保證了前期創(chuàng)意設計與現(xiàn)場排練工作的順利進行,得到了導演組和參加表演團隊的一致好評。


訓練彩排與數(shù)字驗證系統(tǒng)將創(chuàng)意數(shù)據(jù)轉化為執(zhí)行數(shù)據(jù),指導表演要素進行排練,并保證數(shù)據(jù)在時間、空間上的一致性與準確性,同時將執(zhí)行中修改的執(zhí)行數(shù)據(jù)在表演要素中同步,幫助導演實時觀察到演員和道具的隊形狀態(tài)以及演員的姿態(tài),以便指導后續(xù)節(jié)目的編排,演員也能迅速直觀地了解自身和理想運動軌跡的偏差并糾正,實時、快速地熟悉表演方案。
訓練彩排與數(shù)字驗證系統(tǒng),是如何將表演效果分解成為每個演員的動作和運動軌跡的?

機器人滑雪大賽
+
這是韓國第一次舉行機器人滑雪大賽。
比賽當天,8支參賽隊伍攜帶著造型各異的機器人運動員齊聚一堂,
這些呆萌的機器人奮勇爭先,姿勢可謂銷魂。
比賽要求參賽的機器人至少要有50厘米高,
它們必須用雙腿站立,有獨立的動力系統(tǒng),
并有能彎曲的膝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
所有的機器人都安裝有內置攝像頭,
通過識別賽道上的紅藍旗子來找到通往終點的路線。
除此之外,它們還穿上了專業(yè)的滑雪服,
配備了特制的滑雪板和滑雪桿。
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像模像樣地向終點發(fā)起沖擊~
(當然也有這種需要人在后面牽著滑的滑雪機器人~)
有些"機器人健兒"在比賽當中狀況百出。
有的把路障撞得七零八落,
有的剛出發(fā)就栽倒在一邊。
最終一個身穿藍色滑雪衣的機器人奪得了比賽的冠軍,
為它所在的團隊贏得了10000美元(約6.34萬人民幣)的獎金!
機器人火炬手
+
只要是奧運會,
圣火傳遞自然是十分吸睛的一件事,
而這次,火炬手的光榮使命落在了兩位機器人身上!
首位火炬?zhèn)鬟f機器人名叫"胡伯",
它身高1.6米,體重80公斤,有41個關節(jié),每分鐘能走65步。
"胡伯"這次亮相的身份不僅是火炬手,還是一名老司機,
它還駕車載著一位火炬手進行了一段圣火傳遞。
"胡伯"從丹尼斯·洪教授手中接過火炬前行了 150 米后,
被一堵木墻(畫成磚墻的式樣)堵住了去路并摔倒。
被工作人員扶起后,它用右臂上的鉆頭鑿穿墻壁,
用左手從洞中將火炬?zhèn)鬟f了另一名火炬手。
(砸墻表演)
另一個火炬手名叫FX-2,是一臺身高2.5米的載人機器人。
這次圣火傳遞是它第一次公開亮相。
FX-2 其實是奧組委專為冬奧會設計的走動的"椅子"!
相比前一代增加了戶外移動和控制手臂的功能。
坐在上面的是 14 歲的軟件開發(fā)大賽冠軍 Lee Jung-jae,
他控制 FX-2 將火炬從左手轉到了右手。
機器人"Troika"
+
身高約 140厘米的機器人"Troika",
機身正面搭載了大型曲面顯示屏幕,
還采用了亞馬遜人工智能語音辨識技術Alexa。
旅客只要將登機證插入機器人掃描,
機身屏幕便會顯示班機相關資訊、機場地圖和目的地天氣情況,
Troika能以語音方式說明登機時間、登機門位置及所在距離、前往所需時間,
它還會進一步詢問旅客是否需要幫忙帶路前往登機門。
目前Troika只能執(zhí)行幾個預先設定好的簡單指令,
語音辨識方面仍有待加強,
但在辨識位置、自主移動導航、避開行人與障礙物等方面都可以順利執(zhí)行,
能說中、英、日、韓四種語言。
大型掃地機器人
+
本次冬奧會上,
還有一種大型掃地機器人能夠吸地、提供飲料,做做雜務。
可以想象,這個超萌的打掃機器人,
以萌態(tài)吸引了眾多目光!
仿魚機器人
+

這些仿真魚游來游去,動作靈活逼真,
如果不是那皮開肉綻的形象和里面閃光的電子元件,
你是不是真會以為這些是觀賞魚!
這些機器人穿著防水的彩色皮膚,
配有裝飾性大燈,
由傳感器引導,可以潛水達五米。
據(jù)說,他們仿照的是池塘和水族館常用的觀賞魚--鯛魚和錦鯉~
壁畫機器人
+
這個手臂可以達到20米高的壁畫機器人可以根據(jù)金牌獲得者一些等實時話題,
按需繪制壁畫。
它能夠使用四種墨水,混合多達1000多種顏色。
作畫時,炫酷又唯美。
機器人翻譯員
+
韓國兩家公司把Hancom旗下自動應用程序"Genie Talk"和Futurerobot機器人技術相結合,推出了機器人翻譯員。
"Genie Talk"是平昌冬奧會的官方應用程序之一,
可以自動對語音和圖像進行識別和翻譯,
Futurerobot則可制作帶表情的"感性化"機器人。
搭載了AI語音識別即時翻譯程序、能為老外充當實時翻譯的機器人,能把韓語翻譯成29種語言(當然有中文),真正達到"無障礙溝通"。
吉祥物機器人
+
2018年奧運會可愛的白虎吉祥物Soohorang也以機器人形式出席了奧運會。
Soohorang機器人可以跳舞,提供翻譯,提供導航,
并為粉絲拍攝紀念照片。
"Sooho"一詞是指韓語的保護; 白虎被認為是韓國的守護動物。
除了以上提到的機器人,
還有自動快遞機器人、釣魚機器人和空氣凈化機器人等一些智能機器人為冬奧會提供了許多便利服務。
接下來就是【彩蛋】啦!
其實是本屆平昌冬奧史詩級的宣傳片!
為什么催淚呢?因為有滿滿的AI誠意和感動
宣傳片以未來2045年為時間背景,
講述了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長達10年的戰(zhàn)爭,堪稱是一部精華版的科幻大片。
它的主旨并非只是表達對于人工智能發(fā)展的擔憂,
其想要傳遞給觀眾的,更多是通過人工智能在與人類戰(zhàn)爭中的"認知",
來體現(xiàn)和平的重要性,以此詮釋奧運和平精神。
我們一起來看吧!
本次冬奧會,著實是機器人"最忙"的一屆!
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這把"大刷 ",
向世人揮出了一道華麗的"未來秀",稱得上流光溢彩。
活躍在各種場合、讓人有些目不暇接的機器人,
妥妥地印證了國際機器人學聯(lián)合會最近發(fā)布的報告:
韓國是全球機器人應用最為廣泛的國家,
這些機器人在冬奧會舞臺上都扮演了哪些"戲份"?
"北京8分鐘"中國又秀出了哪些機器人絕技?
小編這就為您細數(shù)道來!
(文末還有催淚彩蛋,未來科技感爆棚~~)
中國機器人驚艷亮相"北京8分鐘"
+
剛剛,2018平昌冬奧會落下帷幕啦!在閉幕式上,有這樣一個"8分鐘",上演中國的精彩時刻!短短的8分鐘,來自中國的表演團隊不僅綜合運用了輪滑演員、地面投影、動態(tài)視頻和玩偶等表演元素,還首次使用24個隱形機器人參與表演,以此展現(xiàn)出冰雪運動和中國文化的特點,完美地詮釋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人文奧運"和"科技奧運"精神。




還有一股神秘的"北理工力量"
為此提供了科技助力哦~
為了打造這精彩的"8分鐘",北京冬奧組委基于北京理工大學多年來服務國家重大活動的經(jīng)驗和技術積累,結合本次表演任務的特點,于2017年6月正式委托北理工軟件學院丁剛毅團隊組建虛擬視覺團隊,為本次表演提供技術保障。

文藝表演預演系統(tǒng)以可視化的界面和圖紙、視頻等多種數(shù)據(jù)輸出載體將各種待選表演方案的真實效果進行呈現(xiàn),幫助導演把控、決策及完善表演方案,從而確定最終方案。







+
這是韓國第一次舉行機器人滑雪大賽。
比賽當天,8支參賽隊伍攜帶著造型各異的機器人運動員齊聚一堂,
這些呆萌的機器人奮勇爭先,姿勢可謂銷魂。

它們必須用雙腿站立,有獨立的動力系統(tǒng),
并有能彎曲的膝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
所有的機器人都安裝有內置攝像頭,
通過識別賽道上的紅藍旗子來找到通往終點的路線。
除此之外,它們還穿上了專業(yè)的滑雪服,
配備了特制的滑雪板和滑雪桿。
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像模像樣地向終點發(fā)起沖擊~

有些"機器人健兒"在比賽當中狀況百出。
有的把路障撞得七零八落,
有的剛出發(fā)就栽倒在一邊。
最終一個身穿藍色滑雪衣的機器人奪得了比賽的冠軍,
為它所在的團隊贏得了10000美元(約6.34萬人民幣)的獎金!

+
只要是奧運會,
圣火傳遞自然是十分吸睛的一件事,
而這次,火炬手的光榮使命落在了兩位機器人身上!

它身高1.6米,體重80公斤,有41個關節(jié),每分鐘能走65步。
"胡伯"這次亮相的身份不僅是火炬手,還是一名老司機,
它還駕車載著一位火炬手進行了一段圣火傳遞。

被一堵木墻(畫成磚墻的式樣)堵住了去路并摔倒。
被工作人員扶起后,它用右臂上的鉆頭鑿穿墻壁,
用左手從洞中將火炬?zhèn)鬟f了另一名火炬手。
(砸墻表演)

這次圣火傳遞是它第一次公開亮相。
FX-2 其實是奧組委專為冬奧會設計的走動的"椅子"!
相比前一代增加了戶外移動和控制手臂的功能。
坐在上面的是 14 歲的軟件開發(fā)大賽冠軍 Lee Jung-jae,
他控制 FX-2 將火炬從左手轉到了右手。

+
身高約 140厘米的機器人"Troika",
機身正面搭載了大型曲面顯示屏幕,
還采用了亞馬遜人工智能語音辨識技術Alexa。

機身屏幕便會顯示班機相關資訊、機場地圖和目的地天氣情況,
Troika能以語音方式說明登機時間、登機門位置及所在距離、前往所需時間,
它還會進一步詢問旅客是否需要幫忙帶路前往登機門。
目前Troika只能執(zhí)行幾個預先設定好的簡單指令,
語音辨識方面仍有待加強,
但在辨識位置、自主移動導航、避開行人與障礙物等方面都可以順利執(zhí)行,
能說中、英、日、韓四種語言。
大型掃地機器人
+
本次冬奧會上,
還有一種大型掃地機器人能夠吸地、提供飲料,做做雜務。
可以想象,這個超萌的打掃機器人,
以萌態(tài)吸引了眾多目光!

+


如果不是那皮開肉綻的形象和里面閃光的電子元件,
你是不是真會以為這些是觀賞魚!
這些機器人穿著防水的彩色皮膚,
配有裝飾性大燈,
由傳感器引導,可以潛水達五米。
據(jù)說,他們仿照的是池塘和水族館常用的觀賞魚--鯛魚和錦鯉~
壁畫機器人
+
這個手臂可以達到20米高的壁畫機器人可以根據(jù)金牌獲得者一些等實時話題,
按需繪制壁畫。
它能夠使用四種墨水,混合多達1000多種顏色。
作畫時,炫酷又唯美。

+
韓國兩家公司把Hancom旗下自動應用程序"Genie Talk"和Futurerobot機器人技術相結合,推出了機器人翻譯員。

可以自動對語音和圖像進行識別和翻譯,
Futurerobot則可制作帶表情的"感性化"機器人。
搭載了AI語音識別即時翻譯程序、能為老外充當實時翻譯的機器人,能把韓語翻譯成29種語言(當然有中文),真正達到"無障礙溝通"。

+
2018年奧運會可愛的白虎吉祥物Soohorang也以機器人形式出席了奧運會。
Soohorang機器人可以跳舞,提供翻譯,提供導航,
并為粉絲拍攝紀念照片。
"Sooho"一詞是指韓語的保護; 白虎被認為是韓國的守護動物。

還有自動快遞機器人、釣魚機器人和空氣凈化機器人等一些智能機器人為冬奧會提供了許多便利服務。

其實是本屆平昌冬奧史詩級的宣傳片!
為什么催淚呢?因為有滿滿的AI誠意和感動
宣傳片以未來2045年為時間背景,
講述了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長達10年的戰(zhàn)爭,堪稱是一部精華版的科幻大片。
它的主旨并非只是表達對于人工智能發(fā)展的擔憂,
其想要傳遞給觀眾的,更多是通過人工智能在與人類戰(zhàn)爭中的"認知",
來體現(xiàn)和平的重要性,以此詮釋奧運和平精神。
我們一起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