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在電腦上看到的2016年天津港大爆炸事件的新聞圖片,常州大學懷德學院學生杜彥東至今都很揪心:因為對爆炸現場的環(huán)境了解不充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傷亡。從那時起,他就想設計一個機器人來幫助救援人員工作。
這個想法并沒有“泡湯”,常州大學懷德學院團委老師“慫恿”學生把這些變?yōu)楝F實。除了提供場地和經費支持,還幫著他們在校園里尋找指導老師。
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組建了團隊,大家各有分工,開始了長達半年的持久戰(zhàn)。常常因為一行代碼的錯誤而徹夜修改,書本的知識已經遠遠不夠,他們就索性把工作地點搬到了圖書館……
今年4月份,第一臺設備誕生了,這款救援機器人輕巧,功能多樣,履帶式底盤也很適合地形崎嶇的場地。
團隊指導教師、常州大學懷德學院何可人教授說,這款基于激光SLAM技術的救援機器人可以在未知環(huán)境中通過激光雷達掃描,構建出二維地圖,使用WLAN和4G網絡實時切換的方式,及時將現場圖像信息及地圖回傳,同時模塊化傳感器設計對危險區(qū)域進行監(jiān)測分析,可以為救援人員制訂科學的救援方案提供保障。
何可人說,目前,這款救援機器人已經在當地消防部門試用,將來可以應用于地震救援、地形勘測、倉庫巡邏、反恐作戰(zhàn)等場合。
6月5日,在南通大學舉辦的第十五屆“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江蘇省決賽上,經過激烈的初賽、復賽、決賽,他們的科技作品《一種基于激光SLAM技術的救援機器人》從江蘇90余所高校297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特等獎。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劉茂燦表示,這次作品獲獎是一次新的突破,現在已經有很多單位找上門,要求與獲獎團隊合作。目前,學校會進一步完善政策,保障創(chuàng)新團隊的項目建設和成果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