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yè)人士聲稱,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和感覺的機器人可能很快就會生活在我們中間。未來十年內(nèi),具有應答能力的機器人將在商業(yè)領域和家庭生活中變得十分普及。

今年2月,Soul Machines公司發(fā)布了虛擬助手Nadia(如圖),用于幫助殘疾人獲取新西蘭政府國家殘障保險計劃的信息。
Nadia需要至少12個月時間和大量的互動,才能具備完整的操作能力,但目前“她”已經(jīng)能理解數(shù)千個問題,并做出清晰和簡要的回答。

“Nadia”是一個由好萊塢女演員凱特·布蘭切特(如圖)配音的虛擬助手。

2014年,塞格爾博士領導的奧克蘭大學研究團隊憑借BabyX技術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BabyX(如圖)是一個能與人互動的虛擬嬰兒,能像人類嬰兒一樣學習并做出反應。
馬克·塞格爾是新西蘭人工智能研發(fā)公司“Soul Machines”的首席執(zhí)行官。該公司總部位于奧克蘭,主要致力于超現(xiàn)實3D虛擬化身的開發(fā)。
利用計算機圖像技術,Soul Machines公司開發(fā)出了令人驚嘆的虛擬人工智能形象,能夠模仿人類的面部動作,比如眨眼和微笑。在引人注目的外在形象背后,是強大的軟件支持。該公司研發(fā)了一種虛擬神經(jīng)系統(tǒng),能夠?qū)W習甚至模仿人類的感情。
塞格爾博士相信,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fā)展,人工智能軟件或許很快就能具有更接近人類外形的硬件。“我們正在開發(fā)具有真實感的成人化身,作為虛擬助手,”他說,“你可以把它們整合到已有的智能助手系統(tǒng)中,比如IBM的Watson,或者Cortana——為聊天機器人加上面孔。”
“我們已經(jīng)研究到了這項技術最深的方面,即基于生物的認知結(jié)構(gòu)。相當于大腦的簡化模型。目前機器人技術還無法達到這樣的控制水平,”塞格爾博士補充道,“機器人材料需要達到很先進的程度,我們才能開始實際可行的模擬。做到這些的成本將會十分高昂。”
這項技術的應用之一是“Nadia”,一個由好萊塢女演員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配音的虛擬助手。今年2月,Soul Machines公司發(fā)布了Nadia,用于幫助殘疾人獲取新西蘭政府國家殘障保險計劃的信息。
據(jù)介紹,Nadia需要至少12個月時間和大量的互動,才能具備完整的操作能力,但目前“她”已經(jīng)能理解數(shù)千個問題,并做出清晰和簡要的回答。如果機器人能夠表現(xiàn)出像人類一樣的微妙反應和面部動作,那像Nadia這樣的虛擬助手就可以面對面地為人們提供幫助,而不是只出現(xiàn)在電腦屏幕上。
2014年,塞格爾博士領導的奧克蘭大學研究團隊憑借BabyX技術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BabyX是一個能與人互動的虛擬嬰兒,能像人類嬰兒一樣學習并做出反應。這是開發(fā)人工智能大腦過程中重要的一步。具有這種人工智能大腦的機器人,將可以像計算機程序一樣與外界進行互動。研究人員對虛擬大腦進行了設定,使其能對特定的命令做出反應,并使用識別工具識別出單詞和圖片。
BabyX的形象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由奧克蘭大學的生物工程研究所動畫技術實驗室所開發(fā)。小女孩的“大腦”由一系列算法組成,能推論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壞。這種能力使BabyX能像人類嬰兒一樣學習如何互動。
例如,當研究人員拿著印有“牛奶”的單詞牌時,小女孩就能識別出單詞并念出來。接著,研究人員會口頭表揚小女孩,引起虛擬多巴胺的釋放。這就使小女孩認識到,正確識別出像“牛奶”這樣的詞匯是好的,以后應該更多地這么做。這種強化學習的過程與教導人類小孩的過程十分相似,通過這一過程,BabyX可以學會應對某些特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