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成都石室天府中學高三文科班的43名學生迎來了一場“人機大戰(zhàn)”,他們的對手是由國家863超腦計劃研制的“高考機器人”,這也是研究4年多以來,“高考機器人”首次與學生進行對決。
據(jù)成都商報報道,2月下旬,成都石室天府中學高三數(shù)學老師蔣奎向?qū)W校僅有的兩個文科班的學生們宣布了一個消息:23日,他們將進行一場數(shù)學考試,與平時不同的是,一臺人工智能機器也將參考,與他們一比高下。“對方的人工智能(智能到何種程度)我不太了解,只知道它是不聯(lián)網(wǎng)的。”蔣奎告訴記者,他對自己的學生很有信心。
與老師的自信不一樣,學生們顯得有點“悲壯”。“我有種感覺,自己是代表人類在應(yīng)戰(zhàn)。”高三6班學生佘雨佳直言,自己此前聽說過“阿爾法狗”的事跡,“它在圍棋上戰(zhàn)績那么強,我當時想,我們肯定要輸給人工智能了。”同樣是高三學生的朱子軒也感到不妙,“我覺得人工智能應(yīng)該會贏。”
學生們并沒有見到自己的對手“高考機器人”,2個小時的考試結(jié)束后,雙方的成績出爐:43名學生平均分106,而這位“高考機器人”只有93分——剛剛及格。
“試卷其實并不難,比學生們平時做的卷子還要簡單一些。”蔣奎表示,當時他預(yù)計學生的平均分在110分上下。“這次對人工智能,算是小勝。”不過他也表示,“高考機器人”的成績已經(jīng)超過了2016年四川高考文科數(shù)學的平均分。

高考機器人研發(fā)方負責人林輝介紹稱,“高考機器人”每天要“吃”10套題。“我們將考卷輸入進去,機器人就開始做題。”林輝介紹,這位“人工智能”其實是一套服務(wù)器,“它不是題庫”,林輝介紹,它可以學習小學到高中的7000多個考點,“運算量可達2的800次方。”
“這次比拼有些匆忙。”林輝表示,他們尚未對“高考機器人”加入應(yīng)用題內(nèi)容的訓練,“高考機器人”不能理解常識——“人類社會中的知識”,例如這次考試中的投資、理財,“如果它讀不懂題目,它只能猜這道題在考什么。”他表示,此外,他也坦言,機器人還存在一些bug。“考試之前,我們對它的估計就是90分到110分之間。”林輝表示。“接下來我們會讓它繼續(xù)‘吃’題,加入應(yīng)用題的訓練,修復(fù)一些bug。”林輝介紹,他們有意讓這臺“高考機器人”和學生一起參加高考,“目標是重點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