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全球最多學術書籍的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旗下的施普林格(Springer)推出了聚焦機器人產業(yè)浪潮的新刊《智能機器人與應用國際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并已于近日正式上線。
據(jù)該期刊官網介紹,該刊旨在傳播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突出科研成果,探討其未來應用前景,以幫助人類社會應對能源、交通、人口老化、醫(yī)療保健、環(huán)境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戰(zhàn)。
“1980年代中期,人類曾迎來第一輪機器人產業(yè)浪潮。最近,隨著4C(消費電子、通信、計算和控制)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以及人工智能、神經科學、以人為中心的機電一體化、材料工程等領域的快速發(fā)展,第二輪機器人產業(yè)浪潮業(yè)已浮現(xiàn)。”該刊主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國民(Kok-Meng Lee)說。
《智能機器人與應用國際期刊》為季刊,由施普林格出版,主要發(fā)表經同行評審、高質量的原創(chuàng)科研論文、簡報及評論,涵蓋機器人學領域的各類話題,如基礎理論、技術進步,以及涉及制造業(yè)、航天器、生物醫(yī)學、汽車、數(shù)據(jù)存儲設備、醫(yī)療保健、家用電器和智能高速公路等應用領域的各種成果。
“新刊將專注于各種尺度機器人的科研及應用,包括用于地上、地表/水下及太空作業(yè)的大型機器人,以及微型和納米機器人。”李國民教授說。
該刊第一期發(fā)表的內容已經正式上線,刊發(fā)了13篇文章,主要聚焦用于人類康復及輔助用途的智能機器人,今年余下三期的主題將分別是軟體機器人進展、用于土木基礎設施的智能機器人、獨立和聯(lián)網機器人的探測/感知。
去年12月份,《科學》推出子刊《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編輯團隊中就有華人教授的身影。這一次,施普林格推出的《智能機器人與應用國際期刊》編輯團隊中同樣能看到華人的身影。
期刊主編李國民,是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也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任終身教授,美國總統(tǒng)獎獲得者。值得一提的是,李國民目前也是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高品質復雜零件智能制造基礎研究”的首席科學家。李國民主要研究領域為智能制造裝備與技術、智能傳感及驅動、復雜機電系統(tǒng)。在智能傳感器、靈巧驅動器、機器視覺、多變量熱-流耦合過程建模與控制等領域取得系列成果,并廣泛應用于制造工業(yè)中的檢測、定位與控制、場重構、分布參數(shù)建模與控制等方面。
除了主編是華人外,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劉洪海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尹周平教授擔任該刊聯(lián)席主編。另有21位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中國、日本等國的機器人領域知名專家擔任副主編,他們分別專注于不同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