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云鶴認為,人工智能很快就將進入2.0時代
人工智能
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yè)。全面實施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fā)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yè)集群。
——政府工作報告
老的人工智能目標是,讓計算機變得更聰明,計算機模擬人的行為。而2.0的人工智能不僅是學習人,是要讓計算機和人連在一起,變成更強大的智能系統(tǒng)。
人工智能會對人類就業(yè)產生一定影響。就像從前起重機發(fā)明以后,扛東西的勞動力少了,但是起重機司機多了。汽車發(fā)明之后,駕駛員出現了。
“不需要害怕人工智能,我們搞人工智能的人都不害怕。人工智能很快就將進入2.0時代。”
“科學家可以既是科技工作者也是商人,為什么要否定這種形式呢?”
3月5日,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中國著名智能CAD專家潘云鶴接受了成都商報記者的專訪,暢談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人工智能”,也對科技界中一直在討論的“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預測
人工智能2.0時代
未來20年內實現
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并提到要加快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fā)和轉化。那么,人工智能的應用,如何能用得更好,更能貼近市民的需求?
對于成都商報記者提出的問題,潘云鶴表示,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實際進入了很重要的時刻。首先是,人工智能的基本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表現在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技術,比如“阿爾法狗”。
“特別是機器翻譯和語音識別方面。”潘云鶴說,由于關鍵技術的突破,人工智能很多方面大范圍進入到應用。這個過程中,企業(yè)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實,中國率先認識到這個特點,人工智能正在換代。傳統(tǒng)人工智能在未來20年內將走向2.0時代。
潘云鶴說,老的人工智能目標是,讓計算機變得更聰明,計算機模擬人的行為。而2.0的人工智能不僅是學習人,是要讓計算機和人連在一起,變成更強大的智能系統(tǒng)。比如現在的可穿戴設備,包括AR增強現實設備都變得越來重要。此外,網絡把大家的智慧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智能,不是一臺機器一個人,而是大家都來完成一樣任務。
此外,大數據的智能越來越重要。數據變成機器,而人來指揮,輔助機器的運行?,F在人工智能可以識別一張圖片,而以后的人工智能,看到圖片還可以講故事、知道圖片之間的先后關系。中國很多企業(yè)和研究機構在沿著這個方向前進。
理性/
要謹慎對待人工智能
限制向不好方向發(fā)展
“人工智能,會對就業(yè)產生影響嗎?”李彥宏和宗慶后就產生過這樣一段關于人工智能的對話。
對此,潘云鶴表示,人工智能會對人類就業(yè)產生一定影響。就像從前起重機發(fā)明以后,扛東西的勞動力少了,但是起重機司機多了。汽車發(fā)明之后,駕駛員出現了。
潘云鶴說,機器在某一個特殊點上,記憶力比人好了,推理能力等某些部分超過人。但是人的腿沒有廢除,可以更加靈活。以前機器的出現,替代掉一些人力執(zhí)業(yè)。而現在,會有更加高端的職業(yè)出現。“不需要害怕人工智能,搞人工智能的人都不會害怕。”
潘云鶴說,當然,需要謹慎對待人工智能,特別是需要研究一些法律和倫理,限制機器向不好的方向發(fā)展。比如無人駕駛技術,就希望可以更安全。
轉化
要放手搞成果轉化
科學家可以是商人
科技界長期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科技成果轉化。那么科技成果轉化如何更有效率呢?對此,潘云鶴表示,科技成果轉化,就應該放手搞,為人類創(chuàng)造財富和幸福,不能約束。
“如果放眼全世界,你會發(fā)現一個想象對比,歐洲有很多好的科學家,但是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yè)發(fā)展卻比不上美國。”潘云鶴表示,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有一大批人,既是科技工作人員,也是企業(yè)家,是商人,比如比爾·蓋茨以及喬布斯。
“又是科學家又是商人,為什么要否定這種形式呢?”潘云鶴認為,科研工作者利用科研成果做產業(yè),在其單位就可以解決很多壁壘。
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商報記者 趙倩 北京攝影報道
新智元創(chuàng)始人、CEO楊靜談人工智能:
“滲透360行”,就在今年
記者注意到,人工智能產業(yè)及相關公司在2016年就頗受政策和資本青睞。2016年7月,在國務院印發(fā)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劃》中,人工智能被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一項列入規(guī)劃。
新智元創(chuàng)始人、CEO楊靜告訴記者,2017年人工智能將從實驗室走出來,和產業(yè)結合更加密切,出現“滲透360行”的現象。2017年人工智能產業(yè)將進入更好的發(fā)展期,錯過這波機會將很難補回來。
趨勢
“深度學習”論文
中國已超過美國
不僅國內,國外對人工智能也頗為青睞。此前有報告顯示,從2014年開始,在深度學習領域(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進展),論文發(fā)表數量和被引用的次數兩個標準上,中國均已超過美國。高盛在2016年12月發(fā)布的一份有關人工智能的報告中也提及“人工智能的前沿重要參與者可能會繼續(xù)來自于美國和中國”。
在楊靜看來,與2016年相比,今年人工智能和產業(yè)的結合會更加緊密。之前的人工智能更多偏重大企業(yè)的AI(人工智能)實驗室和研究院,還未能進入更多的產業(yè)和行業(yè),今年很多人工智能具體項目將會進入應用端,將出現“人工智能滲透360行”的現象。現在,很多主流企業(yè)也在工作中應用很多AI技術。
楊靜還告訴記者,隨著人工智能進入國家戰(zhàn)略層面,各地政府對于該領域的扶持也會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將會把人工智能作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中之重。
今年
投資熱情不減
會有較快發(fā)展
楊靜表示,從大方向看,2017年人工智能的投資熱情依舊不減。如果說之前一些風險投資是“小打小鬧”,而今年政府的引導基金、產業(yè)基金、體量龐大的上市公司和企業(yè)則會“入局”。
楊靜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在今年會有較快發(fā)展,之前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已經有多家企業(yè)在運用一些人工智能助手。2017年,智能語音對話和智能醫(yī)療產品將擁有不小的發(fā)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