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海創(chuàng)園里看到一輛微縮型的小車,行駛在園區(qū)里路上,請不要覺得奇怪,它就是今年在海創(chuàng)園擔任巡邏任務的智能機器人——安防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自己尋找前進路徑,不需要借助其他的路面標示,模樣呆萌且功能強大的它成為海創(chuàng)園的小明星。

如果將去年稱作智能機器人元年的話,今年就是智能機器人技術爆發(fā)的元年。從智能機器人Alpha1S與孫楠在央視春晚上亮相,再到里約奧運會時,智能機器人在主播間的機智回答,智能機器人的頻繁登場,讓人們感覺自己的生活離這些有“智慧”的小家伙們越來越近了。而近日,一條關于跳躍機器人的視頻,再次點燃了人們對智能機器人的關注熱潮。事實上,智能機器人技術經過近幾年的發(fā)展已演化出多種形態(tài),跑、跳、飛這些動作對于智能機器人來說,都不再是難事。業(yè)內人士認為,機器人的行動模式不分好壞,能否在特定地形順利完成任務才是關鍵。
行動方式各異 智能機器人能跳能跑還能飛
機器人能蹦又能跳,這在不少人看來多少具有一些科幻色彩,然而,在浙江大學就有一個可以跳躍的單足機器人,每天都在進行著跳躍“訓練”。與“薩爾托”機器人相比,這個單足機器人塊頭更大,其尺寸和成年人的大腿相仿。
在國自機器人的產品中,輪式機器人的技術已較為成熟,并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國自機器人品牌發(fā)展部經理陳蔚儀介紹:“移動機器人從本質上是一個移動的平臺,搭載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和執(zhí)行機構做各式各樣的事情。因此,讓機器人動起來的核心就在于自由地自主行走。而自主行走又蘊含著兩層意思,一是要能夠通過,這就對應為運動底盤技術,要能夠自主通過,就應對應于自主導航技術。這兩塊正是國自機器人的核心技術。” 陳蔚儀說。

有機器人能跳能跑,自然也有機器人能飛。最近萬為智能機器人公司就推出了一款針對室外安防的機器人——自主巡邏車型機器人APV。公司市場總監(jiān)劉勇透露,這款機器人可定制搭載無人機,在自主巡邏中可啟動無人機來監(jiān)控機器人無法到達的區(qū)域。在飛行結束后接收機器人發(fā)送的指令自動降落至搭載倉。
功能越來越強大
輔助運動、安保巡邏、迎賓接待
智能機器人行動方式多樣化的同時,其功能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以國自機器人為例,公司旗下智能安防機器人能采用輪式的移動方式,能在平地上行駛平穩(wěn),特別適合在小區(qū)、園區(qū)承擔安保工作,特別是在一些人肉眼無法看清的光線不足的地區(qū),它的作用就更大了。目前在濱江海創(chuàng)園擔任安保工作的安防機器人既能負責日常的安保工作,無論白天夜晚都難不倒他。“機器人自身搭載的紅外線裝置,讓它能清楚看清黑暗中的事物,搭載空氣檢測設備后,還能測出pm2.5的數值。”陳蔚儀說。
由浙大與南江機器人聯(lián)合開發(fā)的四足機器人“赤兔”就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南江機器人公司董事長謝宇說,四足機器人的主要優(yōu)點是對復雜地形強適應力,比如在山區(qū)或者救災現場,四足機器人可以根據地形,快速調整自己的姿態(tài),完成設定的任務。而四足機器人的另一大優(yōu)點就是可以載物,“赤兔”機器人由于采用電機驅動,運行噪聲較低,環(huán)境融入感更好,很多場合需要這種類型的機器人來開展作業(yè)。
杭企尋找方法降低機器人成本
大規(guī)模應用還需要時間
雖然機器人的功能和種類越來越豐富,但在日常生活中,大規(guī)模運用智能機器人似乎還有些距離。以“薩爾托”單足跳躍機器人為例,單臺的價格約為2000萬人民幣,這樣的價格即便是試驗室也很難下決心購買,更別說是普通消費者了。而正因為此,杭州企業(yè)也想辦法,在降低機器人的成本上花功夫。
朱秋國介紹,目前項目組正在打造電驅四足機器人科研平臺,為開展四足機器人研究的科研院?;騿挝惶峁┯布脚_和技術支撐,減少科研人員在工程上的時間投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礎理論和控制算法等研究上,推進機器人技術的發(fā)展。同時,他們也將結合市場需求,開發(fā)面向消費級的小型化平臺。
就目前情況而言,對企業(yè)來說,購置機器人成本的確不小。不過他們也找到了一些方法來降低機器人的成本。“我們針對不同的顧客需要,讓機器人的功能模塊化,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機器人的價格,另一方面也能符合顧客的需求。”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