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現代化無人工廠,基本全部是嶄新的機器臂完成一輛特斯拉的幾乎所有制造程序,我覺得用機器人取代傳統(tǒng)人力,人工智能化的智能車間將是未來中國乃至世界10年內的潮流,主要原因在于:
1、全球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成熟。
和計算機大規(guī)模普及一樣,沒有技術的逐漸成熟,也就沒有實施的可能性。我們可以看到富士康之前也推動了百萬機器人取代工人的宏偉計劃,現在絕大多數汽車廠商工廠都是各種機械臂,工人比較少都是管理。
新蘋果手機不僅訂單量大,其生產線也更長。一臺MacBook,所有組裝程序只需要50人,一臺iPad需要300多人,而iPhone6的工序至少需要500人。富士康需要更多的工人,也需要更多的機器人。
2011年時候,郭臺銘在多個場合拋出了機器人計劃,要在三年內用一百萬臺機器人改良富士康的生產線。但三年已過,現在富士康并沒有實現這個計劃。
機器人戰(zhàn)略是時代給富士康、制造業(yè)的一個轉型機遇。它是道路卻十分坎坷,它是難題卻又無法拒絕。富士康做好了姿態(tài),也邁開了步子,在它的車間和流水線上,你會意識到未來會發(fā)生什么。只是,受限于對人口紅利的依賴和機器人的巨額成本,富士康摸索到的問題要比經驗多得多。

2、人口紅利結束,人工成本大幅上升的必然選擇。
中國生產的產品能夠長時間在世界范圍內稱霸,主要原因就在于物美價廉,而剛開始階段主要是價廉,廉價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成本太低太低。90年代,溫州生產一個打火機賣出去一塊錢,一個工人月薪才幾百塊,但是20多年過去了,工人工資上漲了十幾倍,沒有5千以上估計請不到了,但是打火機還是賣2塊錢。富士康等公司很快認識到,如果再不用機器人取代部分重復勞動,未來根本不可能活下去。
還要現在勞動力不光貴,而且你還再也招不到熟手愿意做簡單重復的體力活,未來中國的人口結構逐漸老齡化,而且普遍上過大學,他們根本不喜歡簡單重復的工作。人口紅利消失和勞動人口的斷檔是很多企業(yè)必須下定決心做智能工廠的根本原因,要是競爭對手搶占了智能工廠的先機,自己就會非常被動。
3、技術的進步導致機器人成本降低,促進更大規(guī)模推廣:
很多企業(yè)都知道智能化生產線非常好,但苦于成本太高根本沒辦法。具體價格我不太清楚,之前聽說一條智能生產線要幾億,現在只要幾千萬了,而且很多銀行愿意貸款,實際出資比較少。成本下降導致越來越多廠商使用智能化生產線,而越來越多的用戶導致的規(guī)模效應又進一步降低成本,這是一個良性發(fā)展的趨勢。其實也和集成電路的摩爾定律有點像。
我個人覺得,未來十年必然是人工智能,機械臂機器人全面取代繁瑣重復工作的時代。機器人全面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掃地機器人,洗碗機器人,做飯機器人,甚至機器人愛人,戰(zhàn)爭機器人。
機器人有這些好處:
1、不知疲倦,能24小時工作只要不損壞。這就比人好多了,人需要情感維護,特別是90后年輕員工,一言不合就辭職對企業(yè)影響很大。
2、能嚴格按程序完成布置任務,想讓它干嘛就干嘛。最近幾年還不太可能看到機器人能夠像人類一樣學習,他們主要還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完成任務。一旦機器人能夠學習,他們的學習速度應該遠遠超過人類,那就有點太可怕了。施瓦辛格演的終結者還是挺嚇人的。
3、不需要工資,不需要繳稅,也不需要保險,只需要給他一些休息防止太熱和潤滑液,編程做好就可以。HR再也不需要為找員工和員工福利發(fā)愁。
關于美的收購庫卡
2016年7月20日晚間,美的集團如約披露要約收購德國庫卡集團結果。按照安排,本次要約收購期在德國時間7月15日24時截止,在此期間內,接受本次要約收購的庫卡集團股份數量合計為2871萬股,占庫卡集團總股本的72.18%。本次要約收購前,美的集團已持有庫卡集團13.51%股權,據此計算,公司持有庫卡股份比例已達到85.69%。美的要約收購庫卡的價格為115歐元/股,庫卡100%股權估值約為45.74億歐元,約合338億元人民幣。
為了盡可能減少并購庫卡可能對德國政府帶來的擔憂,美的也在要約收購的同時作出了多項“妥協(xié)”,例如,美的承諾不會主動尋求庫卡申請退市,盡力維持庫卡上市地位,同時承諾全力保持庫卡的獨立性。
針對德國政府對于企業(yè)機密技術外流的擔心,美的和庫卡6月28日簽訂的《投資協(xié)議》,內容共5條,都沒有涉及技術轉讓,反而強調尊重庫卡品牌和知識產權,例如“準備訂立隔離防范協(xié)議,對庫卡集團的商業(yè)機密和客戶數據保密,以維持庫卡與其客戶、供應商的穩(wěn)定關系
這樁交易達成后,對庫卡的估值超過50億美元,是近年中國公司規(guī)模最大的海外主動收購交易之一。根據美的公告,收購達成后,美的在庫卡的持股比例將達到30%以上,但美的無意取得絕對控股權。
對于美的來說,家電行業(yè)本身是人力資源密集型企業(yè)。未來,隨著人力成本的上漲,用機器人代替人工會變得越來越普及。美的現在加碼工業(yè)機器人領域,也是在為此做戰(zhàn)略準備。
從技術發(fā)展歷程來看,工業(yè)機器人技術共經歷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1958年-1969年)可編程示教再現型機器人:工業(yè)機器人領域的第一件專利是美國人喬治德沃爾在1958年申請,名為可編程的操作裝置。約瑟夫英格伯格對此專利很感興趣,聯(lián)合德沃爾在1959年共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工業(yè)機器人稱為Robot(中文譯名機器人),即人手把著機械手,把應當完成的任務做一遍,機器人再按照事先教給它們的程序進行重復工作,主要用于工業(yè)生產的鑄造、鍛造、沖壓、焊接等生產領域,特稱為工業(yè)機器人。
第二階段(1970年-1984年)知覺判斷機器人:這階段的工業(yè)機器人是具有一定的感覺功能和自適應能力的離線編程機器人,其特征是可以根據作業(yè)對象的狀況改變作業(yè)內容,即所謂的“知覺判斷機器人”。期間工業(yè)機器人“四大家族”:庫卡、abb、安川、fanuc公司分別在1974年、1976年、1978年和1979年開始了全球專利布局。
第三階段(1985年-至今)智能機器人:此階段機器人帶有多種傳感器,能夠將多種傳感器得到的信息進行融合,能夠有效的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具有很強的自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和自治功能。2000年以后,美國、日本等國開始了智能軍用機器人研究,并在2002年由美國波士頓公司和日本公司共同申請了第一件“機械狗”(BostonDynamicsBigDog)智能軍用機器人專利,2004年在美國DRAPA/SPAWAR支持下申請了智能軍用機器人專利。
都說庫卡好,那么四大家族到底是什么樣的競爭格局呢?
從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的情況來看,庫卡并不算是其中最優(yōu)秀的企業(yè)。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全球機器人市場占有率中,發(fā)那科占17%,abb占11%,安川電機與庫卡均占9%。在凈利潤上,庫卡在四大家族中排名最后,尚不及排名第一的發(fā)那科的1/15(2015年數據).
不過,以美的本次要約收購庫卡的價格計算,收購PE高達48倍。而ABB、發(fā)那科、安川電機目前的PE均在20倍以下。
從市值看,目前機器人四大家族的市值如下:ABB超過440億美元、發(fā)那科超過320億美元、庫卡超過37億美元、安川電機約為34億美元。站在市值角度,選擇收購市值偏小的庫卡的難度和成本顯然較低。
除了市值小以外,在機器人四大家族中,庫卡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純粹”。公司目前的主要業(yè)務包含機器人本體制造、系統(tǒng)集成以及物流運輸三大板塊,全部與機器人高度相關。相比之下,ABB還有龐大的電力系統(tǒng)相關業(yè)務,發(fā)那科亦有相當比例的收入來自于數控裝置、機床等領域,而安川電機在機器人業(yè)務之外,也還涉及了變頻器、傳動產品等
1、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
1915年合資公司安川電機制作所成立。安川電機自1977研制出第一臺全電動工業(yè)機器人以來,旗下?lián)碛蠱otoman美國、瑞典、德國以及SyneticsSolutions美國公司等子公司,至今共生產13萬多臺機器人產品,而最近2年生產的機器人3萬多臺,超過了其他的機器人制造公司。2005年4月,該公司宣布將投資4億日元,建造一個新的機器人制造廠,該公司每月工業(yè)機器人生產能力將達到2000臺。安川公司在全球申請的機器人相關專利4505件,去掉重復的同族專利為1949項同族專利。
2、日本FANUC
日本發(fā)那科公司(FANUC)創(chuàng)建于1956年,是當今世界上數控系統(tǒng)科研、設計、制造、銷售實力最強大的企業(yè),研發(fā)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1/3/。1974年,FANUC工業(yè)機器人問世——基于伺服、數控基礎,1976年投放市場。FANUC公司在全球申請的機器人相關專利5507件,去掉重復的同族專利為1476項同族專利。
3、德國KUKA
其實只要你留心,你會在許多電影里看到庫卡機器人的身影。比如在《達芬奇密碼》里,KUKA機械人還給湯姆·漢克斯遞過一個裝有密碼筒的箱子。此外,KUKA機器人還為娛樂場所生產過Robocoaster客運工業(yè)機器人
KUKA公司成立于1898年,總部設在德國奧格斯堡,是為汽車制造、航天、能源及工業(yè)領域提供柔性自動化系統(tǒng)設備的公司。2000年9月,庫卡自動化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4年7月,庫卡柔性系統(tǒng)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青浦工業(yè)園成立。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KUKA焊接機器人智能化與工程應用聯(lián)合實驗室”。KUKA公司在全球申請的機器人相關專利2383件,去掉重復的同族專利為802項同族專利。
庫卡旗下有庫卡機器人、庫卡系統(tǒng)和自動化的瑞仕格,年產1萬臺工業(yè)機器人。在汽車制造領域庫卡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和歐洲都是第一,在一般工業(yè)領域機器人的市場份額歐洲前三名。
庫卡系統(tǒng)的自動化設備被應用于大眾,寶馬,通用汽車,克萊斯勒,福特及奔馳等汽車生產線上,同時也應用于空中客車,博西家用電器的其他領域。
4、瑞士ABB
ABB集團位列全球500強企業(yè),集團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ABB由兩個歷史100多年的國際性企業(yè)瑞典的阿西亞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BBCBrownBoveri)在1988年合并而成。兩公司分別成立于1883年和1891年。ABB是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領導廠商。ABB的技術可以幫助電力、公共事業(yè)和工業(yè)客戶提高業(yè)績,同時降低對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ABB集團業(yè)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13萬名員工,2010年銷售額高達320億美元。
ABB發(fā)明、制造了眾多產品和技術,其中包括全球第一套三相輸電系統(tǒng)、世界上第一臺自冷式變壓器、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和第一臺電動工業(yè)機器人,并率先將它們投入商業(yè)應用。ABB擁有廣泛的產品線,包括全系列電力變壓器和配電變壓器,高、中、低壓開關柜產品,交流和直流輸配電系統(tǒng),電力自動化系統(tǒng),各種測量設備和傳感器,實時控制和優(yōu)化系統(tǒng),機器人軟硬件和仿真系統(tǒng),高效節(jié)能的電機和傳動系統(tǒng),電力質量、轉換和同步系統(tǒng),保護電力系統(tǒng)安全的熔斷和開關設備。這些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工業(yè)、商業(yè)、電力和公共事業(yè)。
美的為什么要收購庫卡:
1全球化戰(zhàn)略,庫卡肯定是一個全球化品牌,通過收購庫卡美的提高行業(yè)知名度美譽度,布局海外市場有幫助。
2美的自身的電器特別是白色家電有一定天花板,這時候尋找下一個風口或者新的利潤增長點非常重要。而擁有獨特專利技術壁壘的工業(yè)機器人對中國制造業(yè)轉型非常關鍵,擁有了這些技術,美的有了更多的籌碼和實戰(zhàn)的舞臺。
提高生產率,需要科技創(chuàng)新??萍籍a業(yè)化,需要全球大市場。歷史上工業(yè)革命,無不需要全球市場背書。科技產業(yè)有規(guī)模經濟特點,生產一千個產品是一個發(fā)明,生產一千萬個產品也可以是同一個發(fā)明,但后者每個商品的研發(fā)成本只是前者的萬分之一??萍汲煞衷礁?,研發(fā)成本越高,需要的市場也越大。而現在,全球最大的一個市場,無疑是有著13億人口和巨大購買力的中國市場。
為什么德國日本法國這些最先開發(fā)高鐵的國家現在逐步被中國超越,就是因為他們國內的市場過小,導致產量也很少,這樣前期巨額的研發(fā)費用,攤到每一輛列車上就會使得單位成本變得異常的高。
而中國由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導致的批量化大生產,所以能迅速地降低單價,單價以降低又能擴大市場的需求,擴大的市場又能夠為下一代技術提供支撐,這樣就會成為一個越來越有優(yōu)勢的正循環(huán)。
機器人市場也是一樣的道理,現在需要機器人進行生產的國家,都是人力資源成本相對較高的國家,例如歐美或者日本,還有人力資源價格也在慢慢往上漲的國家,例如中國。
別的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像印度和越南之類,本來的人力成本就低于機器生產成本,所以對機器人的需求并不強烈,反而會排斥機器進行生產,因為那會奪走民眾的工作機會。
說白了,現在工業(yè)機器人市場的情況就是,富國市場飽和,窮國買不起也不需要機器人。如果庫卡想沖出紅海,那就只剩下中國這個市場了。
一個缺少德國庫卡的美的集團,可能只會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少一個增長點,但是一個缺少中國市場的庫卡集團,會死。
當然中國出去收購企業(yè),失敗案例很多,比如TCL收購湯普遜,聯(lián)想收購ThinkPad,兗州煤業(yè)中國石油等等,不可否認,這次美的也可能失敗,比如這次美的收購庫卡估值有點高,技術不得轉讓等限制性條約,但我覺得美的有機會,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能從這么多家電企業(yè)中脫穎而出本身就已經證明實力,未來屬于美的的國際空間非常廣闊特別是智能制造方面。
總結:
機器人全面取代簡單重復的工作是今后幾年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必然趨勢,人可以從繁瑣機械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雖然會有失業(yè)擔憂,但更多人可以投身到更有創(chuàng)造性更有前瞻性的工作中,人類的生產效率會有極大提升。這是我們的機會,智能制造,智能工廠甚至無人工廠遠程工廠不再是夢。我覺得我們可以深度挖掘其中的投資機會:
1高端服務軟件:機器人沒有編程沒有高規(guī)格的軟件不行,而且軟件是不斷需要進化需要改善的,市場潛力比較大。
2智能芯片:機器人需要大腦CPU
3高精度伺服系統(tǒng)和數控機床。
4高精度零部件(比如精密減速器),超硬材料,新材料,耐磨材料,高端合金材料都是制造機器人的中藥零部件。
5本土系統(tǒng)集成商相較于國際巨頭擁有更多國內制造企業(yè)非標設備設計制造經驗,有望在國內機器人產業(yè)中率先獲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