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消息,據紐約報道,人工智能專家宣稱,現在無需擔心類似殺人機器人(300024)“終結者”出現,人工智能在思維靈活性和學習能力方面依然遠遠比不上人類。我們現在應該更加關注人工智能引發(fā)的現實問題,比如其是否“偷”了太多人類工作。
8年前,許多人工智能科學家稱,這個領域無需監(jiān)管。可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政府監(jiān)管問題再次引發(fā)關注。近日在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組織的活動中,法律專家和技術專家們探討了有關人工智能系統(tǒng)引發(fā)的問題,它們在戰(zhàn)爭、運輸以及健康等領域越來越多地做出自主決定,而無需人類干預。
盡管人工智能技術在機器視覺和語言理解等方面都有所改進,但在思維的靈活性和學習能力方面無法匹敵人類。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副首席技術官、計算機專家埃德.菲爾滕(Ed Felten)說:“人工智能領域的發(fā)展就像在翻山,每當人們以為到達山頂時,卻發(fā)現前面還有更多山。”
這次會議的組織方還包括華盛頓大學法學院以及技術政策實驗室,這也是白宮計劃就自動機械研究的法律、政策、社會以及經濟影響進行探討的四場活動之一。菲爾滕說:“這些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問題突然涌現,此同時也為我們協調解決它們提供了更多機會。”
2009年,25名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參加人工智能發(fā)展協會主辦的研討會,他們認為人工智能技術不存在迫切危險,人們無需擔憂類似好萊塢電影中的智能武器與發(fā)達經濟突然出現。領先的技術專家和科學家們也在思索,人工智能是否會像遺傳工程那樣,很快成為人類的生存威脅。
近年來,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廣泛社會影響的爭論始終未曾停止,這些人工智能可以執(zhí)行駕駛汽車、提供醫(yī)療和財務建議等任務。許多研究人員認為,人工智能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是,在好萊塢電影影響下,公眾對人工智能的態(tài)度以負面為主。
微軟公司聯合創(chuàng)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資助的非營利科研組織——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首席執(zhí)行官奧倫.埃奇奧尼(Oren Etzioni)說:“當然,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態(tài)度受到好萊塢電影的影響,比如《終結者》電影中出現的天網,但那只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不會在短期內成為現實。”
埃奇奧尼警告稱,類似谷歌AlphaGo的項目應該得到關注,它在圍棋中擊敗了人類冠軍,但其背后有許多人類參與研發(fā)與支持。與此同時,盡管科技界都同意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存在局限性,但人工智能系統(tǒng)幾乎已經出現在各行各業(yè)中,包括通過智能手機提供的服務和可以制導導彈的算法等。
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凱特.克勞福德(Kate Crawford)呼吁科技行業(yè)為工程師提供職業(yè)道德培訓。她說:“我們需要開始改變的是將來要成為數據科學家和人工智能開發(fā)者的人的技能。”
克勞福德指著一個芭比娃娃說,人工智能系統(tǒng)正在普及,它們可以講話和傾聽。她說:“你可能認為這是個有趣的玩具,但它實在太神奇了。可是你沒有意識到的是,它就像個巨大的數據采集器,記錄孩子們的所有數據,并將其應用到更大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