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眾多財富顧問中,與2.5萬名從業(yè)者迥異的機器人投資顧問頗為顯眼。這些擁有錦囊妙計卻甘愿無私奉獻的“小伙伴們”,業(yè)務處理快捷高效,卻從未對理財客戶有過半句抱怨
統(tǒng)計顯示,目前美國機器人理財顧問管理的理財產品運作規(guī)模已超過500億美元,而國內至少已有30余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展開相關探索,有10余家互聯網公司開發(fā)出相關智能投顧軟件。
“痛”出來的商機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投資顧問都是財務管理的通才。經過專業(yè)機構的培訓、資質認證,這類人群往往擁有一套相對完整的財富管理方案,能夠熟悉各類客戶的財務狀況和需求。但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數萬名職業(yè)投資顧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兩大難題:一是投資效率問題,二是咨詢成本問題。
“打個比方,目前有兩類針對不同凈值人群的理財平臺,一類用專業(yè)的職業(yè)投資顧問團隊,針對線下高凈值客戶的基金專戶、信托產品或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另一類是針對凈資產100萬元以下群體的第三方資產管理網絡平臺。不少人可能以為,高凈值人群理所當然會選擇第一種理財方法,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第三方資產管理平臺嘉石榴總經理樓曉岸告訴《經濟日報》記者,“許多平臺的運營經歷顯示,近3年來,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收益基本相同的情況下,經過短、平、快的互聯網智能投顧測評后,選擇了第二種方法,即直接從網站上劃款、投資”。
樓曉岸表示,傳統(tǒng)投資顧問的獲客效率并不高,有時為了完成一單生意還要陪客戶打高爾夫球、接送孩子,根本無暇研究投資報告,投顧的品質難以保證。更讓客戶難受的是時間成本,即便有些券商投資顧問能夠針對大客戶推送專業(yè)的投資報告,但是后者往往沒時間看或者沒有耐性看完。
基于這些“痛點”,一家總部位于美國的科技公司FutureAdvisor最早研制出“機器人理財顧問”。隨后,此類機器人理財顧問迅速風靡全球。在國外,目前較大的兩家公司是WealthFront和Betterment,分別管理的資產規(guī)模為26億美元和25億美元。
據美國花旗銀行發(fā)布的報告顯示,在短短兩年時間里,機器人投資顧問在美國所管理的資產從2012年的幾乎為零迅速增加,而且這種服務的受歡迎度正在日益上升。報告預測,未來10年內,機器人顧問管理的資產將會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總額將達5萬億美元。
目前國內對“機器人理財顧問”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在天相投顧董事長林義相看來,這是一種在線財富管理服務,為用戶提供自動化的、以計算機算法為基礎的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它綜合了大數據分析、較低的資金門檻、便捷的用戶體驗等若干優(yōu)點,其表現形式可以是實體的機器人顧問,也可以是互聯網平臺的智能理財、自助理財和數字化理財。
在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的今天,機器人投顧的發(fā)展無疑將發(fā)掘國內巨大的財富管理市場。
傳統(tǒng)模式的顛覆者
眼見市場前景誘人,自然有企業(yè)會搶占先機。記者調查發(fā)現,目前國內的“機器人理財顧問”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基于傳統(tǒng)金融投資顧問機構的智能化升級產品;二是基于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的智能理財平臺;三是互聯網公司量身打造的泛財富管理手機APP。
平安集團上線的最新版平安一賬通正是第一類機器人投顧的代表。據平安金融科技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子斌介紹,由于累積了海量的數據,這個平臺能給每個賬戶“貼上1000多個標簽”,對包括用戶的投資健康度、保險健康度等作出全面分析,甚至還能分析用戶不同的信用卡流水,告訴用戶可能要停止刷某張卡。
而第二類智能理財平臺一般“入口”較窄。前不久上線的“錢景私人理財”APP正是瞄準“智能基金投資”這一概念。錢景財富CEO趙榮春表示,通過積累的基金大數據信息,這款APP借鑒了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的交易模式,投資者需要在APP上創(chuàng)建一個基金投資賬戶,將銀行賬戶與在錢景私人理財注冊的賬戶綁定即可。投資完成后,APP會實時通知用戶基金組合的變化,并適時變換組合供投資者參考,組合產生的收益也會被自動用來復投。
也有個人網絡P2P平臺轉型的案例。比如,互聯網金融平臺積木盒子日前公布了進軍智能綜合理財平臺的新戰(zhàn)略。據該公司CEO董駿介紹,包括固定收益理財、股票、基金、零售信貸和美股產品在內的多款互聯網金融產品,以及綜合配置解決方案“錦囊”已經上線。
與前兩類敢吃螃蟹的人相比,一些互聯網公司在智能財富管理平臺上走得更早、更遠。百度和騰訊公司早就開發(fā)了百度股市通APP、騰訊自選股APP,而螞蟻金服集團推出螞蟻聚寶智能平臺,集合了保險產品、招財寶和P2P等多種理財選擇,實現一個賬號打通,并通過收購的數米基金網接入900余只基金,可以在平臺上直接購買基金。
記者隨機體驗了機器人炒股APP的使用方法。與傳統(tǒng)炒股軟件不同的是,這些欄目都可以“拖拽”實現個性化設置,而且基于互聯網公司的各自優(yōu)勢,有的炒股APP設置了事件驅動個股、定增熱股,有的設置了每日熱搜股票、獨門研報等板塊,幫助用戶快速獲知全網關注的投資熱點。但美中不足的是,目前這些互聯網系的炒股APP都沒有接入券商交易系統(tǒng),不能實盤操作。
北京艾億新融資本管理公司董事長張家林認為,機器人投資顧問主要帶來以下幾方面變化:首先是投資策略生產的變革。依靠傳統(tǒng)人力投資咨詢和管理,產生的投資策略和投資組合畢竟有限,而在互聯網和大數據作用下,這種咨詢的效率可以提升成百上千倍,成本則大幅下降。其次,投資策略的生產從“確定的模型”向“隨機的效用”轉變?;ヂ摼W技術的“隨機的效用”是依據效用函數對發(fā)生的隨機事件進行反饋,求解最優(yōu)效用資產配置方案。再次是交易的變革,智能代理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精度和更敏捷的反應執(zhí)行交易。以往“人眼盯盤、手工下單、人工查詢”的交易模式將被徹底改變。投資者可以委托自己專屬的“交易機器人”幫助自己完成所有這些事項,他需做的事情就是選擇某個投資策略。
“最后是行業(yè)結構的變革。隨著證券投資人工智能代理設計開發(fā)的普遍性、復雜性的提高,將衍生出新業(yè)態(tài)。一方面,‘機器換人’的趨勢可能導致傳統(tǒng)職業(yè)投資顧問加速轉型,另一方面,‘人操控機器’的新市場需求出現,給智能投資顧問開發(fā)、大數據專業(yè)應用、智能程序設計等領域帶來新機遇。” 張家林說。
“無人駕駛”的監(jiān)管挑戰(zhàn)
機器人投顧并非完美,除了數據自身的限制之外,目前在監(jiān)管和相關法規(guī)的約束方面也面臨一定挑戰(zhàn)。
依據現有的監(jiān)管規(guī)則,被監(jiān)管的主體主要是法人和自然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使證券投資賬戶的所有者與經營者發(fā)生了變化。“比如,任何形式的證券投資賬戶,一旦采用人工智能代理交易,由于能做到完全的‘無人駕駛’,那么此賬戶的實際控制人將發(fā)生改變,可能是某個人,也可能是一群人,還可能根本就是機器本身作的決策,這樣對賬戶的實際控制人認定帶來不小難題。”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趙繼明說。
還比如,投資者的決策由某個滿足其要求的智能代理履行,而這個智能代理是某個服務商提供。在此情況下,投資人和智能代理服務商都會否認自己是實際賬戶控制人。此外,一旦大量投資人雇傭同一個表現優(yōu)異的機器人投顧管理其賬戶,由于同一個機器人的操作邏輯相似,這些賬戶雖然法律上是各自獨立的、無關聯的,但其實際操作可能表現為“一致行動人”現象,從而帶來交易風險。
張家林表示,雖然智能代理的交易邏輯可以設定合規(guī)審核的內控程序,但對于這些操控責任主體的認定,目前監(jiān)管框架還沒有涉及,需要在相關方面進一步加強。
為此,業(yè)內專家建議,應加快建立“智能機器人投資顧問”注冊備案和相關APP源代碼公證制度,以防止相關技術被亂用、誤用,傷害投資者。同時,需要營造良好的創(chuàng)新政策環(huán)境和包容性的監(jiān)管文化,構建適應普惠金融服務的監(jiān)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