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十一日下午,銀川市第二十一小學機器人校本課上,四年級二班的陳嘉豪正在向小伙伴展示剛組裝好的機器人。
“老師快看,我們組裝的‘機器狗’會走路了!”“咱倆來比賽,看誰組裝的汽車跑得快。”12月11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機器人校本課”正在銀川市第二十一小學科技樓進行。
了解原理、設(shè)計、組裝、展示……學生們玩得不亦可乎。
花費一個半小時,把近百個零件組裝成一個能活動的“機器手”后,四年級二班的陳嘉豪和楊文瑞欣喜不已,“知道我們的機器人為什么會動嗎?因為它帶有一個氣壓罐,通過氣壓傳動可帶動機器人活動,瞧,它能拿起水杯呢!”陳嘉豪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道。
“機器人課程是一項綜合多種學科知識和技能的科技活動,學生在掌握計算機編程、工程設(shè)計等技能的同時,還能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通過授課,我們發(fā)現(xiàn)喜歡機器人的孩子在動手、想象、判斷等方面的表現(xiàn)均優(yōu)于同齡人。”該校教師聞靜說。
聞靜告訴記者,從四年級開始,學校于每周五下午開設(shè)兩節(jié)“機器人校本課”,其中,四、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機器人搭建,六年級學生則學習LOGO語言,通過編程指揮機器人運行。“從開設(shè)校本課到參加各類機器人比賽,不少孩子對機器人逐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玩機器人已在學生中變成一種‘時尚’。”
該校學生魏子瑄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生,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她還是一位機器人達人,在第15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她所在的團隊一舉摘得銅牌。“平時很喜歡看機器人相關(guān)的電影,《變形金剛》《機器人總動員》這些電影看了好幾遍。家里有一套玩具,我能拼接出幾十種機器人來,平時來了客人,這些機器人都是我引以為豪的‘展示品’。”
據(jù)寧夏科技館有關(guān)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寧夏高度重視中小學生機器人技能培養(yǎng),先后多次舉辦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寧夏賽區(qū))競賽,累計吸引1000多支代表隊、6000余人參賽,規(guī)模位居西北各省區(qū)第一。截至目前,在機器人相關(guān)賽事中,寧夏學生已獲得兩次國際比賽金獎、六次全國比賽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