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郵造機器人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昨日上午,由重慶郵電大學研發(fā)的“行者一號”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打破美國康奈爾大學“游俠”機器人保持了4年的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走得最遠的四足式機器人。


“行者一號”是由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復雜系統(tǒng)分析與控制研究中心主任李清都教授領銜的團隊研發(fā)的一款可行走的機器人。它有四條纖細的碳纖維大長腿,鋁合金的長方形的上體,1.2米的身高,長達91厘米的長腿,僅10.226公斤的體重,算得上是機器人界的長腿“歐巴”了。
此次世界紀錄挑戰(zhàn)在今年的10月24日至27日進行,在重慶郵電大學風雨操場上,沿著95.3948米的圓,“行者一號”僅用3塊標稱266.4Wh(12Ah,22.2V)的電池,充滿合計0.7992度電,在全程無人觸碰和控制的情況下,自主巡航54.21小時,持續(xù)行走340936步,共計134.03公里,成功打破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機器人“游俠”(Ranger)在2011年所創(chuàng)造的65.243公里的紀錄,成為目前全球能效最高的步行平臺,也是人類歷史上首個突破百公里的足式機器人。
充電0.7992度、自主巡航54.21小時、持續(xù)行走340936步、134.03公里

■紀錄背后
如何挑戰(zhàn)?
三次挑戰(zhàn)一次斷腿一次扭腳
從2014年11月開始,李清都帶領他的研究生團隊開始進行研究。項目預算很少,為了節(jié)約成本,核心電機是從網上淘的二手機件,許多零件都要自己動手加工。
他們提前半年向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提出了申請,今年8月28日,進行了第一次挑戰(zhàn),“行者一號”走到70公里的時候腿斷了,但它依然堅持走了110公里;10月2日到4日,進行了第二次調整,這次“行者一號”因為操場地滑,途中扭了腳,但也走了120公里。
“雖然這兩次出現了問題,但都超過了‘游俠’,我們已經有了底氣。”李清都說,第三次挑戰(zhàn),他們按照吉尼斯官方的要求,劃定了行走范圍,并全程直播,“行者一號”不負所望,成功破紀錄。
有何意義?
有望研制出智能假肢助步器
機器人能否走向應用,必須克服能量效率、續(xù)航能力和可靠性三大公認難題。“雖然我們的機器人看起來和人不像,但對于模仿人類的行走更加準確。”李清都說,相比傳統(tǒng)機器人,“行者1號”行走速度快,能耗低,運輸成本是類似機器人中最低的。
李清都介紹,“行者一號”突破了機器人節(jié)能行走的關鍵技術,在足式機器人的結構設計、控制方法上取得重要進展,從而促進仿人機器人的研究。不僅可以大幅提高現有仿人機器人的續(xù)航、載荷、作業(yè)能力,而且可望在此基礎上研制出更自然的智能假肢,還可據其原理研發(fā)老人助行器等。“行者一號”還可以根據實際具體需求,加裝相應設備,替代人類進入危險環(huán)境進行巡檢、遠程作業(yè)等。

■聲音
證明中國科學家實力
“研究‘行者一號’就是為了證明中國科學家的實力。”今年35歲的李清都是位“80后”。
李清都說,他和團隊從2010年開始就進行機器人被動行走的理論研究,并在2013年獲得了重慶市科委杰出青年項目基金。在他們的研究取得一定突破時,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機器人“游俠”創(chuàng)下了步行65公里的世界紀錄,號稱世界上最先進的行走機器人。當時很多網友在質問“中國的科學家為什么弄不出來?”這讓他和他的團隊非常郁悶,決定制作出樣機,證明中國科學家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