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搶奪人類飯碗甚至發(fā)動戰(zhàn)爭取代人類,一直是好萊塢大片喜歡的主題之一。11月2日~5日在央視科技頻道播出的《走近科學之機器人總動員》中,首次嘗試用機器人作為嘉賓參與節(jié)目的錄制和互動,雖然這不是機器人首次亮相電視節(jié)目,但節(jié)目中采用靈聚人工大腦技術的機器人小靈與主持人和人類嘉賓的互動,內行人卻看出了一些門道。
與以往不同,在節(jié)目中可以看到,主持人與機器人遠距離對話需要用無線麥克風,并且每次主持人都要“叫醒”機器人才能對話,說明機器人不再是“阿凡達”唱雙簧或人工遙控?,F有的技術還無法達到科幻電影中機器人的水平,首當其沖的就是機器人的“聽力和說話能力”還受限,前不久驚艷亮相的某銀行機器人很快就被知乎網友揭穿,是人在幕后發(fā)聲,通過軟件實時變聲的唱雙簧。其實此前在電視節(jié)目中亮相的機器人大多都是這類情況。

機器人小靈正在自我介紹
要達到人與機器人順暢的交流,實際上要克服的遠不止語音技術。機器人本身無論是否有屏幕,人都不可能與機器人時刻保持近距離交互,更不可能交互時一直看著機器人,這就需要機器人在自然語言交互的基礎上能夠支持無屏化交互,讓機器人和人對話的時候不再依賴屏幕,機器人就必須有更加聰明的大腦,對信息進行充分的計算和分析,給出足夠精煉的應答。從目前已公開信息了解的情況,靈聚人工大腦是目前惟一支持各類信息和業(yè)務全程無屏化交互的技術,這將會明顯改善機器人、智能硬件乃至盲人、視障人士設備等產品的用戶體驗。
此外,機器人的“語言”與“動作”有機結合在降低機器人的應用門檻和成本方面也有十分現實的意義。據了解,機器人小靈的動作是靈聚人工大腦根據機器人“正在說的話”自動配套產生的、類似于人類講話時輔助有下意識的肢體語言動作,已經不再需要后臺進行人工編輯和設計,換句話說靈聚機器人小靈已經掌握了肢體語言能力,這將大大拓展機器人在各種工作場景下的靈活性,無論是錄制節(jié)目、擔任直播節(jié)目的主播還是作為解說員,機器人的靈活性和智能正在邁出新的一步。機器人是不是會開始取代人類了呢?但愿不是杞人憂天。
同時我們了解到,此次亮相央視的靈聚機器人小靈是靈聚人工大腦與機器人NAO的軟硬件結合的產物,未來還會與各類形態(tài)和功能的機器人硬件結合,滿足不同需求的機器人服務。據悉,11月23號在北京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靈聚智能將為大會提供機器人問詢服務,屆時有興趣的人可以親臨現場到問訊處與靈聚機器人小靈交流互動。

機器人小靈節(jié)目中的對話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