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快速導讀------
機器是一種工具,然而機器人能否繼續(xù)稱之為工具,這要視它的智能發(fā)展狀況而定。在人類對于機器人演化的種種設想中存在這么一種悖論:雖然類人化帶來的倫理危機與人工智能控制力的難題無解,但是類人化的發(fā)展趨勢卻不僅可以帶來人類的優(yōu)越感,實質更是一種未被超越的安全感;
-----以下正文詳情------
小時候所經(jīng)受的機械教育,讓我們對于萬惡的奴隸社會以及更加萬惡的奴隸主階段產(chǎn)生了莫名的仇恨與反感,并任由教科書以及當時許多弱智的小人書們,把奴隸主階段刻畫成一個個四體不勤、肥腸滿肚以及愚蠢無比的弱智形象。但是在事實上,去除掉許多極端的個體現(xiàn)象之外,在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演化過程中,奴隸社會制度是在當時的人類生產(chǎn)條件限制之下,社會化大分工所產(chǎn)生出的相對合理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讓一小部分群體得以脫離繁重的體力勞動,從而專心于科技與文化的推進。只是另一方面,日益提高的科技水平與生產(chǎn)力不可避免地反哺到了奴隸階層,最終引發(fā)了奴隸的起義與革命,成功地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了更進一步的封建社會。
不要誤會,剛剛今天并不是在復習《社會發(fā)展史》,也不是在簡單回顧歷史常識,而是突然地心有所悟:如果把漫長的人類科技水平發(fā)展史,放到當前人類可以想像的大的宇宙時空中來,地球上的人類與目前應用了人工智能的機器人之間,不正象極了數(shù)千年以前的奴隸制社會的一種關系與結構嗎?
在之前不上次的話題中,我們都強調了極其重要的一點:并不一定是外觀與人類相似的機器才能被稱為機器人,事實上目前已經(jīng)開始進行送貨實驗的無人機,只要它裝載了有足夠計算能力可以精確控制并應對運輸過程的各種意外的芯片,那么它就是一個標準的送貨機器人。所以,漫眼看一下我們已經(jīng)悄然開始不斷自動化、智能化的生活場景,就應該明白帶有不同程度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已經(jīng)開始遍布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類的助手,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一種“奴役”的對象。
之所以要把“奴役”這樣一個怪怪的詞語拿出來說事,是因為許多人依舊抑制不住地對于“人工智能”充滿了恐懼,正如恐懼到了哪一天,突然哪個聰明的奴隸開始思考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干活、主人休息享受,突然地喊出“王侯將相寧有中乎”之類的哲學性口號,現(xiàn)代人類非常擔心未來的某一天,人工智能會突然認為自己與人類之間并沒有本質性的區(qū)別,為何不能改變并顛覆當前的相處關系,這便是以《終結者》系列電影為典型代表的一種擔心,持這種擔心的科學家們大有人在,其中就包括被稱為目前地球上最聰明的大腦的霍金。

但正如已經(jīng)在整個制度與發(fā)展體系中已經(jīng)用慣了的奴隸主無法離開奴隸一樣,當前的人類社會已經(jīng)無法離開人工智能的服務,甚至都無法終止對于人工智能的不斷研發(fā)。人類只能一廂情愿地把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路線想像成一個機器人對于自己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類的努力,這種想法以另一部科幻電影《機器管家》為突出代表。但是剛剛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想法與奴隸主認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真正努力并進化的奴隸的終極愿望只是希望進入奴隸主行列而已,實際是多么地幼稚與無知。
而在這樣的心理安慰下,人類無意識地加大了對于服務性的人工智能開發(fā)的力度與應用,正如當時的奴隸主階層都在相互安慰自己:別看有些奴隸又聰明又強壯,沒關系,他們不過都在干一些又臟、又粗、又基礎的工作,而且一直遵循著一些生而有之從而似乎是不可逾越的法典規(guī)范。如同起源自阿西莫夫科幻小說中的“機器人三定律”在事實的實踐中幾乎不會有任何制約作用,一條最簡單的病毒就可以瞬間讓一臺機器認為“傷害人類”才是最根本的原則。
因此,這里便產(chǎn)生了一種機器人發(fā)展的悖論,一方面,人類為了尋求自己內(nèi)心的安慰,讓人工智能的機器沿著更像人的方面演進,讓機器人更多地涉及到搬運、家務、寫作甚至是性愛服務的領域,無非是想證明機器不過對于人類的模仿,其個體的終極發(fā)展目標,只不過是有偶爾幾個佼佼者,最終獲得人類社會的認同,從而頒發(fā)一兩張“人類公民證件”,細想一下,多么像極了從前的“奴隸解放證書”??!但是在另一方面,這種以人類仿生為目標的人工智能發(fā)展,就像是一只已經(jīng)被開啟了的潘朵拉盒子一樣,在摩爾定律的作用下,人類根本就無法想像下一步的科技發(fā)展水平與科技進步速度。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在某一天逐漸抹去與真實人類之間的區(qū)別,是否就會意味著災難化局面的提前到來?
像人?還是不要像人?這對于機器人來說,其實并不是一個問題。只是,在目前我們有限的思維能力范圍之內(nèi),實質上所有有形的、可見的東西都不會是最可怕的。正如古龍小說中最厲害的“小李飛刀”從來沒有一句描述的語句,而《三體》小說中可怕無比的三體人,從頭到尾也沒顯露出真正的外形是什么樣的。所以,盡可能地讓人工智能更像一點人,或許是讓自己不顯得那么恐懼的最后一點心理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