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幾天,一直開著私家車通勤上下班的小王決定放棄以車代步,去體驗一下更為綠色環(huán)保的低碳出行方式。他一共選擇了三種低碳出行的方式來進(jìn)行體驗,分別是自行車、公共交通、愛爾威平衡車。
這幾天,一直開著私家車通勤上下班的小王決定放棄以車代步,去體驗一下更為綠色環(huán)保的低碳出行方式。他一共選擇了三種低碳出行的方式來進(jìn)行體驗,分別是傳統(tǒng)而有歷史的自行車,政府大力開發(fā)的城市公交、地鐵這樣的公共交通,以及近幾年逐漸流行起來的科技產(chǎn)物愛爾威智能平衡車。
第一天、自行車
因為一直是私家車出行,并且公司距離家還算是比較遠(yuǎn),小王估計要騎上四十五分鐘左右才能到公司,所以特意比平時早起了半個鐘頭出門。
確實,在堵車路段,自行車比私家車要方便的多了,沒有多少等待的時間,運氣也比較好,一路基本上是全綠燈,到公司的時候,比預(yù)估的早了十分鐘的樣子。但是停車的時候,小王卻遇到了麻煩,因為公司樓下并沒有專門的自行車停車位,但是隨便放在公司大樓下又覺得不安全,所以最后小王只能等了一趟比較空的電梯,推著自行車上了樓。進(jìn)了公司也遭到了同事打量的目光,又理了理辦公室角落的雜物,才勉強把自行車放了過去,但是還是非常惹眼的存在。
第二天、公共交通
從小王的家出發(fā)到公司,并沒有直達(dá)的公交或是地鐵,他必須先坐地鐵,再從地鐵站走出來,走大概六七分鐘的路程到公交車站,然后再等車、乘車。一天的上下班體驗下來,小王覺得這樣的出行雖然非常低碳,但是卻非常折騰而且耗時間,如果算上等車、堵車的時間,全程大概要花上一個多小時。他認(rèn)為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的覆蓋網(wǎng)并不完善,如果國家能夠盡量拓展就更好了,但是這個工程相對比較浩大,一兩年內(nèi)并不能很快看到成效。
第三天、愛爾威平衡車
第三天的出行路線和第二天有點相似,這一次小王仍然選擇先乘坐地鐵,只不過從家到地鐵站的那十分鐘步行路程改用了愛爾威平衡車,時間省了一大半,只花了三四分鐘;而地鐵并不會堵車,愛爾威平衡車的小巧也能保證它輕松帶上地鐵,所以幾站乘下來并不會花太久。下了地鐵之后,小王沒有轉(zhuǎn)乘公交車,而且騎著愛爾威平衡車走捷徑穿小道,僅僅花了十幾分鐘就到了公司,遠(yuǎn)比會繞上一圈的公交車要快。
三天的體驗下來,小王認(rèn)為,對于他最可行、最輕松的低碳出行方式是搭乘地鐵+愛爾威平衡車,而國家在城市化建設(shè)加快發(fā)展的今天,大力提倡低碳出行,就必須完善交通出行的更方各面,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自發(fā)的選擇低碳出行,為城市生態(tài)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保護(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