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治大學理工學部小野弓繪副教授和大阪穗翔會村田醫(yī)院共同研發(fā)的,關于康復腦中風的研究項目于日前取得重大突破,為腦中風患者們帶來了福音。
該項研究以出現(xiàn)手抖癥狀的腦中風患者為康復研究對象。首先對患者進行腦波測量,通過機器人的輔助,達到逐步恢復運動機能的目標。這項關于康復腦中風的最尖端技術,于今年夏天得到實驗驗證。

據(jù)悉,這項康復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對腦電波特征進行捕捉,來操縱手套型裝備(生活支援機器人)啟動,前者與后者幾乎在同一時間運作。因為沒有時間的延遲,給患者帶來了自己操縱的感覺,通過反復運動,患者就可重新學會這項肢體技能。
小野弓繪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對大阪穗翔會村田醫(yī)院的16位住院患者,實施了單次驗證實驗。通過短期的訓練,患者們手指運動情況已經有所改善,長期使用這項康復技術,效果會更加明顯。
小野副教授說:“通過腦波測量使機器人的動作和手的動作相一致,患者使用腦波和機器人相結合的康復技術比常規(guī)康復治療效果更佳”。
小野副教授的研究小組在將來將會研發(fā)更多試用于康復的先進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