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屆福建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在閩侯一中落下帷幕,來自全省九個設區(qū)市、平潭綜合實驗區(qū)的362支代表隊的近800名選手參賽。南安市三所學校收獲一金一銀三銅。

本屆競賽分為機器人創(chuàng)意、機器人綜合技能、FLL機器人工程挑戰(zhàn)賽、VEX機器人工程挑戰(zhàn)賽以及機器人足球五個項目。其中,南安一中學生林艷清、倪錦珠和黃佳輝、劉光毅兩組選手設計的機器人分別拿下FLL機器人工程挑戰(zhàn)賽高中組的一等獎和二等獎。同樣參加FLL機器人工程挑戰(zhàn)賽高中組的僑光中學學生雷思明、蘇文斌和陳怡婷、謝巧君兩組選手均獲三等獎。華僑中學學生黃炯燦、王志勇獲機器人綜合技能高中組三等獎。
項目臨時抽掉三個比賽時意外狀況頻出
自行編程、設計、制作的機器人在特定的競賽場地上,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系列象征性任務,這就是FLL機器人工程挑戰(zhàn)賽。
林艷清、倪錦珠和黃佳輝、劉光毅兩組選手都是南安一中高一學生,接觸機器人制作不到一年。昨日,記者在一中的機器人制作室里見到了他們和他們的“小伙伴”。記者看到,機器人的“顏值”并不高,黃佳輝自我調侃:“我們的機器人以實用為主。”
劉光毅告訴記者,比賽任務共有14項,機器人要會開門,會運動,會約見……任務在報名參賽前就已經(jīng)公布了,他們的機器人都是根據(jù)任務特點設計的。“今年比賽前,隨機抽掉了其中三項,所以原本編好的程序得重新調試。”劉光毅說,這給比賽增加了難度,也讓他們在比賽時意外狀況不斷。
重新調試后的程序在比賽中并不穩(wěn)定。“第一輪動作完成得非常完美,得分420多,非常高。”劉光毅說,可是第二輪只完成不到一半的動作,得了160多分。他們想要重新調試,可是時間太短,又擔心影響第三輪,只能寄希望于程序恢復穩(wěn)定。然而結果令他們失望,第三輪也只完成了一半動作,得分200多。
而獲得一等獎的林艷清、倪錦珠,比賽時也出現(xiàn)不少問題。“因為路上顛簸,機器人的一個機械臂掉了下來,重裝上去的時候卻裝反了。”林艷清說,這導致她們在第一輪時只得280多分。
兩人一開始慌了,但找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在第一輪結束后,林艷清認真檢查機器人,發(fā)現(xiàn)機械臂裝反了,并及時糾正。果然,隨后的第二輪、第三輪得分都在400以上。
參加機器人比賽讓他們學會了堅持和思考
“對于我們來說,制作機器人參加競賽,收獲的不僅僅是獎牌。”劉光毅說,近一年的時間里,他學會了思考。“以前想問題都比較隨意,現(xiàn)在思考問題要嚴謹很多。”
“我學會了堅持。”林艷清說,剛升上高一年級的時候,報名參加機器人制作的學生有十幾人,但是到最后能堅持下來的只有他們4個人。
機器人制作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林艷清說,沒有參加比賽時,他們一周要去機器人制作室4次,利用晚自習之前的一個半小時準備,而臨近比賽前,他們要天天到。
“其他人覺得這樣太占用學習時間,選擇放棄。”林艷清說,她卻不想半途而廢。
一中校長陳國璋告訴記者,學校開辦機器人工作室有12年了,制作機器人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通過計算機編程、工程設計、機械組裝,提高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及動手操作能力。并且通過實踐獲取直接經(jīng)驗,品嘗思考的樂趣,激發(fā)同學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此外,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掌握和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