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一點半,飯點到了。位于寧夏銀川市民生花園門口的“伊蘭拌面”開始忙碌起來。譚鳳琴指揮員工將菜炒好,放到吧臺上,并將十幾斤重的面團放在削面機器人的手上。
有客人到,店里的伙計按下電鈕,穿著紅馬甲的機器人便開始削面。只見機器人左手托面,右手拿刀,飛快地將面削入沸騰的大鍋。片刻,一大碗刀削面出鍋了,客人端著面到吧臺前拌上自己喜歡的菜,美美地享用。“機器人削面,我第一次見。速度快,薄厚均勻,口感很好!”顧客馬勇一邊吃,一邊稱贊。見顧客夸贊,飯館老板譚鳳琴一臉自豪:“我是銀川市第一家使用機器人的面館。”
今年43歲的譚鳳琴一直開辦“小飯桌”,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和資金后,她打算開一家自助拌面館。在親戚推薦下,她花9000多元從山東訂購了一臺削面機器人。“一用,果然好使。削的面薄厚均勻,又快又好。”譚鳳琴介紹說。
用了機器人,飯館的服務效率和質(zhì)量提高了。由于“伊蘭拌面”創(chuàng)新了拌面方式,加上環(huán)境雅致和服務周到,很受消費者青睞。每到中午十二點,客流瞬時達到高峰。無需換手,不要休息,這時候機器人削面快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不到十分鐘,客人就吃上可口的拌面。
用了機器人,飯館的經(jīng)濟效益提高了,去年譚鳳琴省下了4萬元聘請削面師傅的工錢。開業(yè)一年多來,“伊蘭拌面”有了些名氣。有面館老板慕名來取經(jīng),也有人為了看機器人削面來吃飯。如此一來,客人逐漸多了起來。
今年,嘗到了創(chuàng)新甜頭的譚鳳琴打算增加新品種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萬事開頭難,相信館子的效益會越來越好!”譚鳳琴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