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實驗小學5年級學生魯容伯,接受機器人培訓(xùn)10個月,就在全國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賽上獲得亞軍;5個月后,又代表中國出征國際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賽,獲得冠軍,被譽為“機器人神童”。日前,載譽歸來的魯容伯受到當?shù)孛襟w熱捧,同時,由于他在校只是一個“中等生”,引發(fā)了一場如何衡量學生的“尺子”之辯,以及家長和老師如何呵護孩子興趣、確保孩子天賦不被埋沒的教育方法之爭。
“能把飛機送上天的是人才,能把馬桶修好的也是人才。”東北大學教授田鵬穎對記者說,與其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學生,倒不如多幾把尺子衡量孩子。這樣有助于孩子全面發(fā)展。
三個條件換來一個學習機器人的機會
“以前我也沒接觸過機器人,但我感覺很神奇,不知道它是怎么動的,因為也沒有什么可以讓它動?。?rdquo;2012年8月,年僅8歲的魯容伯在沈陽市科學宮第一次接觸機器人,立即對機器人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他嚷著要學機器人,父親魯速一直沒同意。“我一直希望孩子學習武術(shù),不僅強身健體,而且磨煉意志。但他不喜歡。”
“沒想到為了學習機器人,容伯不但放棄了最喜歡的電腦游戲,答應(yīng)用自己的壓歲錢學機器人,甚至還妥協(xié)同意學習武術(shù)。”魯速說,“三個條件換來一個學習機器人的機會,可見他對機器人的興趣有多大。”
據(jù)魯容伯的老師介紹,每次機器人課上,他都是聽得最認真的,每到實際操作時,他都是最忙碌的。
學習一年半捧回一個世界冠軍
在接受培訓(xùn)10個月后,2014年7月,魯容伯迎來第9屆全國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
“機器人歷險競技賽,就是給自己組裝的機器人編一個程序,操控其按著規(guī)定的路線前進,誰完成得好誰獲勝。”魯速告訴記者,由于比賽路線圖都是現(xiàn)場才拿到的,所以需要選手有很強的應(yīng)變能力。魯容伯第一次試走便一氣呵成,取得了100分的高分,不僅獲得比賽亞軍,還獲得進軍第3屆國際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賽資格。
臨近國際比賽,魯容伯才得知,他擅長的機器人歷險競技,不在此次機器人奧林匹克賽規(guī)定項目之列。經(jīng)過一番考慮,他選擇參加機器人軌跡賽。此次大賽沒有小學組,所有15歲以下選手都被編入少年組。年僅10歲的魯容伯的競爭對手全部變成了“哥哥”。很多人認為他連獲得獎牌的機會都沒有,但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個來自中國的“小不點”,在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冠軍。
機器人神童是班級里的“中等生”
“機器人神童”在學??隙ㄒ裁星懊┌??帶著自己的猜測,記者采訪了魯容伯的班主任——遼寧省實驗小學5年5班的宋斌老師。出人意料的是,宋老師告訴記者,魯容伯在他的班級里,學習成績只排在中等,但“他有讀書的積累,還有與生俱來的天賦,是老師最喜歡的學生之一”。
“從入學到現(xiàn)在,我從來不帶孩子補課。只是每周帶他去一次圖書館或博物館。”魯速說,他盡量鼓勵孩子去學習新東西,沒想到孩子最大的興趣在機器人上。
“好奇心是孩子的隱形翅膀,教育的作用就是幫助孩子飛翔。”沈陽市皇姑區(qū)教育局黨委書記王云對記者說,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呵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切勿折斷孩子的隱形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