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部我非常喜歡的美劇《機器之心》被砍了,沒想到《機器紀元》可以帶來一點補償。其中的世界設定像是前者的劇場版,有害的生存環(huán)境,高墻阻隔的文明與荒蕪,機器人進入千家萬戶,還有各種中國元素,看著片里無處不在又意義明確的中文,我算是明白為何預告片一公布,媒體就說有希望引進。
這兩年青少年反烏托邦電影多如牛毛,《機器紀元》盡管成本不高,布景有限,從氣氛到情緒,比那些患了中二病的裝腔作勢可正宗了許多。好歹是正兒八經成人向的東西!綿綿漫漫無休的酸雨,巨大的裸體女郎舞動在城市上空,昏暗的居室跟貧民窟一樣壓抑,榨出真正的灰暗絕望。班德拉斯的角色有如黑色電影的偵探,疏離遁世,不過進了沙漠后性格有所轉變。讓情緒明亮一點的是復古美學的科技產品,傳呼機外觀的手機、打印機模樣的傳真機,機器人芯片也挺原始古樸。
IMDB上本片沒有標注動作,國內的電影網站私自加了動作標簽,真是高估了創(chuàng)作企圖。開場45分鐘左右才出現第一次打斗,這段可以單獨截出來當機器人公司的廣告,警示大家霧霾天氣,機器人駕駛的勢在必行。臨近結尾還有一場短暫的槍戰(zhàn),說真的,喜愛動作片如我,都希望他趕快打完了事吧。更沒有“紀元”暗示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建議引進了得換個譯名,否則有坑蒙消費者之嫌。論娛樂程度,最high的是剛進沙漠那一段,班德拉斯的憋屈抓狂,人同“機”講的溝通不暢,猶如黑色幽默版的《荒野求生》。
前面說了,從概念到劇作的原創(chuàng)性都差點事?!稑O樂空間》想必也是靈感來源之一,班德拉斯和達蒙一樣都頂個光頭,不同的是本片色調清冷一些,場景看上去不那么骯臟。在人工智能、反烏托邦、大企業(yè)陰謀這些標簽的包裝下,其實是一部比《后會無期》還要文藝的文藝片,即使配樂不時故作緊張之感,也很難掙脫溫吞舒緩的節(jié)奏。故事并不復雜,不過敘述得很意識流,象征意義豐富的畫面比比皆是,想看機器人造反的熱血青年怕會昏昏欲睡,多愁善感的文青看后會靈感大發(fā),寫出長篇抒情散文。
不論如何,電影總算回答了一個長久以來的銀幕疑問,如何保證機器人三定律(片中只有二定律)不被破解,畢竟再健全的體系也有疏漏。電影給出的答案,加密由智能遠超過人類的機器人完成,然后再毀掉原型機,看起來確實是萬全之法。不過也有時候,劇作的邏輯和情感比較分裂,例如機器人為保護班德拉斯被射殺,我們會同情感動于“犧牲”精神,但轉念一想,它們基于的原則是不殺人,倘若主角開槍反擊,他們不也會加以阻止嗎?這樣煽情又顯得廉價了。
本片的機器人不像《終結者》披著人類皮膚作偽裝,不像《機械公敵》們動作敏捷、武功高強,也不像《星球大戰(zhàn)》的C3PO那么喋喋不休,我們更容易把他們視作單純的機器。但到頭來,他們比大多數銀幕機器人更富人性。銀幕上出現一個不服從命令的機器人,通常預示著恐怖的開端,但在這里卻昭示著希望和救贖。那句“你只是猿人”,仔細回味還挺有震撼力的,只是剛看過《猩球黎明》,總覺得這時候凱撒會跳出來吼一嗓子:“赤果果的污蔑,咱猿人不殺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