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津城區(qū)三通街一家名為“多口福”的餐館,門口擺放的一臺機器人削面機甚是醒目,她濃眉大眼、頭戴白色廚師帽,看上去像“康師傅”廚娘。沖著這個新玩意,不少市民慕名前來品嘗。顧客稱,機器人削的面粗細厚薄都很均勻,技術(shù)含量高,吃起來很不錯。
今日上午,記者來到這家刀削面館,只見面館的老板譚惠君將已經(jīng)和好的面團直接放到機器人左手的托面板上面,打開開關(guān),刀削面機器人便揮動右臂開始削面,手起刀落,10秒鐘便可削一碗面。
據(jù)店主介紹,因工價上漲,削面師傅一個月工資要3000多,出于節(jié)約成本的考慮,譚先生便一次性投入6000多元,購買了這套削面機器,不僅削面效率提高了,而且更加衛(wèi)生。
“今天還是頭一次見到機器人削面。”一位顧客看到門口處的機器人“廚娘”,特意進入店點了2兩刀削面嘗新鮮。“價格和手工刀削面一樣,機器削的面片很均勻,味道還很爽口、勁道。”顧客說。
該店主還介紹,刀削面是個技術(shù)活,做面過程本身也是一種藝術(shù),只有用真材實料做出味道鮮美的面條才是贏得顧客的法寶。“別看機器人削面簡單,其實人工的技巧少不。”譚惠君說,單就用于機器人削面的面團而言,面團的平整,光滑,濕軟程度都有講究,如果沒有面條制作的經(jīng)驗和技術(shù),一般人很難成功操作機器人,做出美味可口的刀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