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機器人為近兩年快速發(fā)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的智能家電產品,因其在使用時無需電源線輔助,自動回充,預約清掃等功能從真正意義上減輕了人工清掃的負擔。在行業(yè)大發(fā)展的同時,國內涌現出一大批的貼牌加工廠家,行業(yè)質量的參差不齊,讓使用者對這個產品褒貶不一。
今天讓筆者帶領大家了解這個產品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在市場中的產業(yè)形態(tài)。
掃地機器人這個設計概念最先出自臺灣及美國市場,臺灣一直是國際IC 市場的生產制造基地,其單片機,我們通常講的MCU 是掃地機器人控制單元的核心部件.1998 年伊萊克斯 推出了第一款掃地機器人,隨后 美國 irobot 及臺灣 Proscenic 及時跟進,分別在2002年推出自有品牌機器人產品。
在行業(yè)發(fā)展的初期階段,這個產品并不被大眾所接受,很多人看了機器后認為,與其讓機器去打掃還不如自已隨便的拿掃把幾次搞定。同時單片機業(yè)態(tài)的不成熟以及高成本,成為阻礙產品在市場發(fā)展的絆腳石。
進入2006年后期,掃地機器人所使用的單片機,由 256進制升級到 512 進制,成本也逐步降低,同時也意味著,儲存容量更大,可充許更多的程序算法。這時最早介入該產業(yè)的伊萊克斯 ,因為前期的大力投入未獲取市場的相應回報,逐步的放棄智能型的機器,主攻其它家電。而 irobot 及 Proscenic 相反在前期投入不大,在逐步的市場試測試中看準了這類產品今后將在市場大賣,持續(xù)的研發(fā)投入。Proscenic 借著臺灣市場IC 產業(yè)的優(yōu)勢與臺灣工研院合作開發(fā) 在 2006~2008年間迅速的打開亞州及北美市場。Irobot 則在美國,及歐州市場占據優(yōu)勢。
2008年~2010 掃地機市場一直有這兩大品牌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兩家不同的專利設計為行業(yè)設定的較高的進入門檻。兩家分別在銷量最大的日本及美國市場雄踞一方。Proscenic 日本市場占據銷售寶座,irobot 在美國市場無人撼動。
2010年后隨著中國大陸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掃地機器人開始進入國內市場。國內業(yè)者快速跟進,2010年~2014年間國內涌現出幾十個品牌。以底價策略迅速換得市場追捧,同時也為掃地機器人市場埋下了嚴重的后患,大部分的國產品牌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故障不斷。重新再次引發(fā)了人們關于掃地機器人實用實用的大討論。
一個產業(yè)的發(fā)展,沒有時間與技術的沉淀,通過快速模仿起來的產品很難通過消費者口碑來占據市場,廣告的營銷策略在剛開始發(fā)展的時候雖然不可小視,但它不是萬能的.有些業(yè)者是抱著跟進一個高速發(fā)展的市場進來分一杯羹就跑路的心態(tài)在從事這個行業(yè)??桃獾目浯螽a品性能,鼓吹,讓消費者不知道面對這么多品牌該如何決擇。
為什么這幾年,對于家電與電子產品大陸市場迷信國外品牌,不要罵國人崇洋媚外,只要這種現象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國外與國內的消費形態(tài)存在很大的差異,國外大部分品牌以產品為導向,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加消費者對產品,技術,品質,服務,的認知,久而久知品牌知名度出來了,品牌的溢價也出來了。而國內產品大部分以廣告為導向,產品基本靠抄襲跟進,無核心技術。產品以低價策略,成本上也需要不斷壓縮,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內部一團遭。
針對這類智能掃地機器人產品我們在選擇時把握以下大方向就不會,選到垃圾產品。
1. 選擇在該行業(yè)有時間沉淀的品牌。
在這里舉個例子,汽車產業(yè)經過上百年的發(fā)展才走到今天,國內汽車產業(yè)走了10幾年的路故障不斷,為什么大部分不去選擇國產汽車也是這個原因.
2. 選擇有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品牌。掃地機器人大看都一樣,但對比細節(jié)總發(fā)現有不同之處,魔鬼出在細節(jié)中。
3. 仿聲音超聲波VS 紅外線。掃報機器人所有的品牌都是運用的這兩項技術,但仿生超聲波在穩(wěn)定性及智有程度上要優(yōu)于紅外技術。
4. 在選購時管它講的天花亂墜,我們多對比幾家,對比的竅門是把機器反轉過來看底盤。
底盤一樣的,大部分是國產的OEM貼牌機器, 換了面殼,新弄個品牌。這類機器盡可能的不要去選擇,管它講的再好。
筆者相信在未來的3~5年中,掃地機器人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按受,從目前魚龍混雜的現狀,逐步的淘汰無核心技術產品。目前在業(yè)內,irobot 走的是奢侈品路線,價格領軍掃地機器人,Proscenic 因其臺灣與大陸特殊的政治淵源,目前在國內市場采取“出口轉內銷的策略”報關香港轉內銷,整個品牌及產品線性價比較高。國產掃地機,目前在價格也也開始走中端路線,大眼一看有些甚至比品牌機報價還高,有些還是走低價策略,這點希望在選購時不要被表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