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隊正在傳球,紅隊迅速防守阻礙。
體育館里來了一群最拼命的“籃球運動員”:他們必須在兩分半的時間內,完成運球、助攻、防守、投籃等一系列動作,在場上迅速拿下得分決出勝負,而他們還都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機器人。上周二,為期兩天的“2014首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挑戰(zhàn)賽”在深圳坪山體育館舉行,除了“首屆”以外挑戰(zhàn)賽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它是已有2 0多年歷史、每年吸引20多萬高中生和觀眾參與、全球最知名的美國F R C國際機器人賽事在中國的首次“落地”。為了展現(xiàn)國際水準,本屆挑戰(zhàn)賽的主要運作團隊幾乎全是有過F R C賽事組織經(jīng)驗的美國原班人馬,而四支美國F R C冠亞軍獲得者的強隊加盟更直接拉高了比賽的水準。顯然,這讓中國一幫玩機器人的高中生們大開眼界。
深圳科學高中首次“試水”拿下中方聯(lián)隊冠軍
作為首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挑戰(zhàn)賽,本次賽事共吸引來自全國及香港地區(qū)的16支高中生隊伍參與,其中來自深圳本土的就有五支。這是南都記者見過的最特別的籃球賽:首先,它的比賽場地只有正常籃球場一半大??;其次,比賽雙方每一方都由三支不同的參賽隊伍隨機聯(lián)隊組成,每支聯(lián)隊只能派出三名機器人上場,參賽學生都得站在場邊遙控自己的機器人搶球、傳球、防守、投籃得分;最后,它的賽時非常短,兩分半的時間內必須決出勝負。而這也是南都記者見過的現(xiàn)場最H igh的比賽,整場比賽貫穿著動感十足的音樂,解說員在場內手舞足蹈,風格完全不受拘束;而在休息的間歇,所有人包括觀眾、志愿者都可以進入賽場一起跳舞狂歡;它的頒獎禮也絲毫不“端著”,頒獎嘉賓站成一線,依此與領獎的選手擊掌祝賀。
來自深圳科學高中的9003隊伍是第一次見到這種陣勢,但這幾名高中生的“運氣”卻并不壞,雖然只花了一兩個月的時間準備,卻和來自武漢、廣州的兩支高中生隊伍組成的參賽聯(lián)隊順利殺進了決賽。并且在對手出現(xiàn)犯規(guī)的情況下成功逆轉,拿下首屆挑戰(zhàn)賽中方聯(lián)隊冠軍。賽后的采訪中深圳學生們卻并不開心,通過比賽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與代表國際水平的美國隊的差距,“機器人的材料、加工,以及比賽思想,我們都太弱了。”
在美國,這場比賽是打開常春藤大學的鑰匙
第二天的決賽過后,來自美國的四支參賽隊伍與中方的兩支球隊組成紅藍聯(lián)隊進行了一場友誼賽。差距顯而易見,場上的每一次得分幾乎全部由美國隊伍拿下。
美籍華人張旻是促成這次比賽的美方聯(lián)絡人,同時也是一位機器人愛好者的母親。她向南都記者表示,F(xiàn)RC在美國用“全民參與”來表述都不為過。學校會給參賽學生提供實驗室,造價兩三萬甚至9萬元的機器人都可以輕易拉到企業(yè)贊助,而那些本身即為人工智能或者機械類的工程師們,也會無償給學生提供指導,更有無數(shù)感興趣的人會成為志愿者,保障每一屆FRC的順利舉行。”
對中國家長來說,F(xiàn)R C在美國還有“更功利性”的意義。如果在FR C比賽中拿下不錯的名次,將直接成為打開常春藤大學的鑰匙,“因為招考官看中你在這其中鍛煉到的能力,社交、團隊合作、智慧,以及在緊張的截止期限內把事情做好。”
引入比賽是想用最短的時間縮短實力差距
作為本屆挑戰(zhàn)賽的主辦方負責人,中國青少年機器人聯(lián)盟主席岳亞明表示,“我們請美國的組織團隊和獲獎隊伍過來,就是想讓中國學生們見識一下全球頂級的機器人賽事,想用最短的時間去縮短這種差距。”
從事機器人教育事業(yè)多年,岳亞明帶過的學生當中,拿過另一個國際賽事R obocup初中和小學組世界冠軍的不在少數(shù)。但對于高中生參加的美國FRC比賽,多數(shù)中國學生只能去現(xiàn)場“打打醬油”。這背后的原因其實不難分析,學生們會將對機器人的興趣讓位于升學的壓力,繼續(xù)玩下去的人非常少。而在整個社會體系里,無論是教育系統(tǒng)、商業(yè)系統(tǒng)對于機器人教育的支持力度顯然過低。
毫無疑問,首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挑戰(zhàn)賽激發(fā)了中國高中生們的“斗志”,很多中方參賽隊伍已經(jīng)把目標瞄準了美國賽場。此外,它還搭建了全國交流的平臺。很多業(yè)內人士希望比賽可以常態(tài)化進行,為深圳學生提供更好的視野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