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新昌這個人口不足50萬的小縣城里,浙江陀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在軸承套圈車削自動化裝備等專業(yè)細分領域里,已經當了好幾年的全國領跑者。
公司董事長俞朝杰,今年的十大科技新浙商之一,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抓住了傳統(tǒng)制造業(yè)“機器換人”需求的市場機遇,專注于為用戶提供全自動生產線、數字化車間等產品及解決方案。
用浙江工業(yè)大學機械工程教授楊繼隆的話來說,“俞朝杰做的是技術服務。”
在俞朝杰200多人的企業(yè)中,三分之一的員工是研發(fā)和服務人員,公司至2013年12月底已形成30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系列,已申報或獲得國家專利140多項(其中發(fā)明專利40多項),起草制訂行業(yè)標準4項。

在自我轉型中
發(fā)現“機器換人”的大商機
俞朝杰是怎么走上這條科技之路的?
2006年以前,俞朝杰是一個職業(yè)經理人,在軸承等傳統(tǒng)機械制造行業(yè)摸爬滾打多年;2006年,他想要自己創(chuàng)業(yè),可是還沒有一點頭緒。
這一年的夏天,俞朝杰的一個朋友請他到自己的公司去參觀,這是朋友在上海的一個營銷中心,員工們正在給美國一家著名品牌服裝商生產貼牌產品。
廠房里堆滿了制作考究、包裝精美的衣服,上面貼著美國商標,這里的一件衣服,在美國要賣85美元。
“85美元里面,你能賺多少錢?”俞朝杰問他的朋友。
朋友苦笑著說:“雖然售價85美元,但我們只賺19元人民幣。”
這讓俞朝杰很受刺激,“按當時的匯率,中國企業(yè)辛辛苦苦生產一件衣服賺的錢,只有市場售價的三十七分之一。”
這一天,俞朝杰下定了決心,“我要么不辦,要辦就辦一家有知識產權、有自己品牌、有市場話語權的企業(yè)。”
他將目標鎖定在自己最熟悉的機械制造業(yè)。
在2006年之前,自動化生產設備基本都是外國公司壟斷,且價格不菲,一般的企業(yè)承受不起。
俞朝杰敏感地察覺到,軸承行業(yè)將在未來幾年轉型升級,從勞動密集型轉向科技密集型;而轉型升級的關鍵,就是自動化生產。他預感到,將有大批企業(yè)要更換自動化生產設備,他們需要大量價廉物美、中國制造的“機器人”。
事實證明,他的預感是對的。
依托當地企業(yè)
涉入時髦的技術服務業(yè)
俞朝杰的公司取名“陀曼”,意為“宇宙運動之軸心”,代表“核心和領導”地位,“我們就是要在公司名字里面,表達我們要成為‘行業(yè)領導者’的決心和信心。”
俞朝杰和公司最初的7名員工一起,開始了對軸承加工自動化的研究,好在新昌縣城內就有不少軸承、齒輪企業(yè),作為同鄉(xiāng)人,俞朝杰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每家公司對生產線的不同需求。
不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讓俞朝杰有些措手不及。
那年公司才成立一年多,股東撤資退出,這是陀曼遇到的第一個生死關。不過這場危機,卻促使很多企業(yè)加快了轉型腳步,“金融危機一來,很多企業(yè)都特別困難,所以我判斷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的換代轉型會更快、更普遍。”原來一臺機床需要五六名工人同時作業(yè),自動化程度提高,一臺機床只需一個工人,企業(yè)就能省下大部分人力成本,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yè)來說,這些成本占了公司支出的很大一部分。
俞朝杰很快做出了決定,集中所有力量開發(fā)新產品,“那一年我們研發(fā)投入了460多萬元,而當時一年的銷售收入才1000多萬。”
這樣的投入,讓俞朝杰和他的團隊不僅僅能生產出客戶指定的生產線裝備,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提供企業(yè)需要的解決方案。
生產零件要不規(guī)則的形狀?檢測要足夠方便?沒問題,俞朝杰和他的研究人員都能研發(fā)出來。他們雖然不是個個都有博士學位,不過他們都在生產線上摸爬滾打了多年,有的對生產工藝很熟,有的對流水線控制很熟,這樣的配合,使他們最終做出實用、又能解決問題的方案。

果然,陀曼在2009~2010年,每年銷售實現3倍以上的增長。
有了自己的定價權
機器賣得更好
生產自動化機床設備的不止陀曼一家,為什么俞朝杰能在幾年時間里把企業(yè)做成了行業(yè)領頭羊?
首先,靠的是自己的專利、自己的知識產權,這些專利和知識產權的背后,是企業(yè)出產的機床、流水線等設備的質量,比同類產品要高出不少。
在這個基礎上,俞朝杰實現了當初創(chuàng)辦公司前的想法——有自己的定價權。
“創(chuàng)業(yè)前幾年,有的企業(yè)覺得我們是小公司,又覺得我們的設備貴,就不太理我們,有幾次連門都不讓我們進。”俞朝杰說。
“我們的產品確實比國內同行貴,有的要貴50%。”俞朝杰說,對于從勞動密集型轉型而來的企業(yè),設備投入并不是一個小數目,不過,隨著市場慢慢打開,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接受了我們的定價。
“我問過一個客戶,用我們的軸承車削自動線,性價比怎樣?”俞朝杰說,客戶給他算了一筆賬,因為設備性能穩(wěn)定,品質高,產量質量比別人高5%,由于品質好,每個產品又多賣5分錢,這樣效益又能提高10%,還有一次投入就能在2年內收回成本,這樣算下來,這可是一筆很劃算的生意。
更多用戶反映,用了陀曼的全自動車削生產線,可以為客戶節(jié)省約80%的人工,并且可以縮短近一半的生產周期,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性也有了大幅提高;同時,自動化設備的推出,也為企業(yè)轉型升級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甚至很多企業(yè)在購買清單上,特意注明要陀曼的設備。當年曾經拒絕我們的公司,后來也來找我們買設備了。”俞朝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