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個月小患者的機器人手術是軍區(qū)總院泌尿外科主任葛京平完成的,雖然手術已過去一年,但當時的所有細節(jié)葛京平還記得清清楚楚,“這個孩子患有先天性腎積水,但小患者的輸尿管細得跟火柴棍一樣,要把狹窄段切掉,再吻合起來,普通手術根本沒法完成。”葛京平和團隊研究后,將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達芬奇”,分離血管、切割、縫合血管……“手術機器人可以將視野放大10—15倍,一切都會變得很輕松。”葛京平說。
據介紹,機器人手術中,醫(yī)生操作的是機器手臂,能實現(xiàn)720度翻轉,更加精準,且手術的創(chuàng)傷面小,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日大大下降,以胃、腸外科手術為例,術中平均用血量由300ml、400ml下降至50ml以下。心胸外科副主任醫(yī)生易俊剛為一位安徽小伙子進行了房間隔缺損的機器人手術:“我們在患者右腋下打了幾個洞,最大的直徑1.5厘米,其他的都是0.8厘米,兩個多小時,心臟缺損完成修補,病人第3天就下地自由行走。”易俊說。
軍區(qū)總院心胸外科主任景華介紹,截至6月底,4年前在該院“安家”的達芬奇已累計完成1014臺手術。隨著手術機器人優(yōu)勢的不斷凸顯,想進行機器人微創(chuàng)手術的患者已經從2010年的249人增加到今年2000多人。但在很多情況下,因為費用比普通手術貴30%—50%,讓很多經濟困難的患者望而卻步,“對一些機器人手術優(yōu)勢明顯、不可替代的手術,如前列腺癌根治術、全腔內心臟搭橋、心臟腫瘤切除等,建議將手術費用納入醫(yī)?;虿糠旨{入醫(yī)保,從而惠及這些特殊病種的患者。”該院院長史兆榮、政委陳忠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