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辣椒在爬梯子
在全國第十三屆全國機器人大賽上,西南交通大學學生設計的“大熊貓”和“小辣椒”,以其獨特的翻轉運行方式和迅速的反應,獲得了大賽一等獎與創(chuàng)新獎。而據(jù)團隊隊長楊子豪介紹,最初參賽時根本沒想到能制作出符合標準的機器人,甚至參賽時間都過半了,一大一小機器人都還無影蹤,“這次比賽的成功,是歸功于大家的堅持,和比失敗更多一次的努力。”

子母機器人大賽
機器人“大熊貓”是媽媽 “小辣椒”是孩子
去年10月,第十三屆全國機器人大賽的通知公布后,西南交通大學組織起了由30人構成的“機器人大賽小組”。此次大賽要求選手制作出一大一小機器人,大機器人可人工指揮操作,小機器人則要完全自動,并且在大機器人的輔佐下完成蹺蹺板、蕩秋千、過梅花樁、爬梯子4個項目。“2個機器人的配合過程就像媽媽護著孩子在玩游戲,我們結合四川當?shù)氐脑?,給他們起名‘大熊貓’和‘小辣椒’。”隊長楊子豪說。
今日,記者來到了他們的實驗室,見到了身材“窈窕”的“小辣椒”,“小機器人身材纖細,像辣椒一樣纖長,這也是取名的原因之一,而‘大熊貓’由于體積太大不好搬運,在參賽完返回時已經(jīng)拆了。”楊子豪介紹到“小辣椒”由2個腳掌、2個胳膊和3個關節(jié)構成,平日擺放時可呈直線形,也能折成鑷子狀。

楊子豪將“小辣椒”放在了梯子道具上,“小辣椒”的腳掌勾住梯子后便迫不及待的“嗡嗡嗡”發(fā)動起來,一個使力,另一個手臂被甩了上去,腳掌又勾住了梯子,就這樣“小辣椒”靠著翻轉爬上了梯子頂端。“坐蹺蹺板和蕩秋千時,只需‘大熊貓’把‘小辣椒’放在指定地點,再按壓蹺蹺板和推動秋千就可以了,但是過梅花樁和爬梯子時,‘大熊貓’把‘小辣椒’放在指定地點后,都需要‘小辣椒’獨立翻轉完成。”楊子豪說,今后“小辣椒”便可運用到高空作業(yè)當中,例如給商業(yè)樓擦玻璃、擦路燈等等。
參賽時間過半 卻一無所獲
最終做出翻轉式機器人即將申請專利
“平時人們看到的人形機器人,能跳舞、會端茶送水,大家就會覺得很厲害,但其實這種機器人是很好做的,而要做出符合此次參賽規(guī)格的機器人是很難的。”楊子豪說首先要構思出機器人的運行方式,其次由于動作復雜、運行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都增加了機器人制作的難度。
“一開始我們就覺得自己做不出能完成這套動作的機器人,僅僅能完成過梅花樁的動作就不錯了。”最初在設計過梅花樁時,他們讓機器人手抓住中間的柱子,靠手臂的支撐將身體向前移動,“改良了2代都沒有成功,手臂的重量根本不能承受機器人的負重。”而這時已經(jīng)到了2月份,參賽的時間已經(jīng)過半,他們的大小機器人都沒有制作出來。
3月初,第三代翻轉式機器人的想法誕生了,一個半月的時間,“笨笨重重”的“小辣椒”制作成功了,由于很多零件都是用鋁條做的,機器人負載太重,速度很慢。“而比賽比拼的是速度,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都在為‘小辣椒’瘦身。”于是“小辣椒”身體上的很多零件改由3D打印而成,瘦身后的“小辣椒”過梅花樁需要6秒,爬樓梯需要10秒,而之前都需要至少40秒,“‘小辣椒’成了賽場上最輕的機器人。”楊子豪非常自豪的說。
由于之前耽誤的時間太多,“大熊貓”的制作在一個半月就完成了,“如果時間充足,我們會把大熊貓也制作成自動的,運行時會更省時間。”而讓團隊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小辣椒”以其獨特的翻轉式運行方式,獲得了大賽一等獎的同時也獲得了創(chuàng)新獎,團隊也將為“小辣椒”申請專利。
8個月煎熬 學霸變成科研能手
歷時8個月的煎熬,讓團隊最初的30人變成了12人,最小的成員是負責加工部件的雷亞雄,今年大二,“由于他一直在外向木工師傅拜師學藝,他加工的零件可以達到機床水準!”楊子豪說構思機器人時要不斷的嘗試,只要他們“試一下”,雷亞雄就要“做一下”,在實驗室角落的一個箱子里,堆放了許多“小辣椒”的腳掌,“這些全都是雷亞雄在我們不斷改進時一次次做出來的。”
而在雷亞雄眼里,隊長楊子豪是一個非常“牛”的人,“隊長大三參加智能車設計大賽時就獲得了國家一等獎,一個學生在本科期間連續(xù)獲2次國家一等獎真的是相當厲害了。”雷亞雄說楊子豪在念大一、大二時就是個學霸,成績非常好,之后參加科研競賽后又成了科研能手。
“隊長今年大四課程比較少,所以8個月以來,他每天早上9點到晚上11點都呆在實驗室,中午就到樓下食堂趕緊吃點飯,沖刺階段他每天更是只睡3個小時。”雷亞雄說楊子豪是個很執(zhí)著的人,有多少次失敗就有多一次的再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