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創(chuàng)青春”四川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閉幕式暨作品展示在成都信息工程學院舉行,本次大賽共收到來自全省48所高校的842件作品,產生了77件金獎作品,來自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控制工程系的小組設計的IOROBOX,也獲得了此次比賽的金獎。
“2000元,就能買到一組機器人的基礎套裝,完成一個機器人的拼裝。”小組成員孫祥說為了讓機器人走進普通人的家中,他們不斷優(yōu)化、改善機器人的構成,“現(xiàn)在人們可以拼出任意形狀的機器人,并要求它完成指令,盲人拐杖、機器人瓦力、音頻隨動等都是已經(jīng)制作出的成品。”
搭積木的方法拼出一個機器外形
走進成都信息學院圖書館展廳,孫祥和他的團隊所制作的IOROBOX非常顯眼,透明藍色的的材料,用白色的螺絲拼接在一起,擺出了各種造型:路燈、汽車、機器人瓦力、拐杖等等,不禁讓人好奇,這是一個設計玩具積木的團隊嗎?仔細詢問后才得知,這些看似玩具的塑料制品,各個都是“身懷絕技”的機器人。

機器人瓦力:通過藍牙連接,可遠程遙控幫您端茶送水,遞送表白情書;升級版機器人瓦力:安裝履帶步伐更穩(wěn),雙臂可靈活擺動為您跳舞;光控路燈:每當夜幕降臨,它變成為指路明燈;盲人拐杖:專為盲人設計,前方遇到障礙物會進行屏蔽提示……
“制作這些機器人的基礎材料,是一塊塊零散的藍色亞克力板,這些亞克力板是我們設計開模后,在網(wǎng)上定做的。”記者看到,拼接機器人的亞克力板有的呈長條形、有的呈三角形,板子上都是等間距的小孔。“制作機器人的第一步,就是用白色的尼龍螺絲拼接亞克力板,搭建出想要的機器人外形。”
孫祥說通過這種搭積木的方法,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搭建出任何樣式的機器人,“飛機、汽車、小動物等等都可以搭建出來。”
為主控板安裝程序 讓機器人“動”起來
搭建好機器人的外形后,就要為機器人安上“大腦”——主控板,讓它們“動”起來了,“可根據(jù)機器人外形的設計,適當調試主控板的安裝位置,我們會為使用者介紹安裝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孫祥說這些主控板全部由團隊成員完成編程、開發(fā),是機器人中最重要的部分。
僅僅連接好主控板,機器人還是不能動起來的,為“大腦”刻上程序,讓機器人有了“記憶”之后,它們就會乖乖聽話了。
“進入我們開發(fā)的圖形化軟件,為主控板下載不同的程序,就能完成機器人的設置了。”孫祥打開了圖形化軟件,里面有對聲音、溫度、攝像頭、光照等不同的設定,“需要機器人有什么功能,直接拖動不同的功能模塊到主控板就行,例如想要機器人胳膊動起來,就安裝‘電機控制’,想要讓機器人對聲音有感觸,就安裝‘聲音’進入主控板。”
并且,為了讓機器人運作的更精細化,還可以在下載程序時,調整不同程序的參數(shù),從而調整機器人動作的快慢、感應的靈敏度。
2000元一套 讓機器人走進普通人家中
“一套基礎套裝的機器人只需要2000元,包括了安裝的材料和主控板,也就是說2000元,你就能安裝出一個你想要的機器人了。”孫祥說團隊的創(chuàng)始人在創(chuàng)建這個團隊時,就有著讓機器人走進普通人家中的想法,“現(xiàn)在只有一些家庭條件非常優(yōu)越的孩子,才能接觸到機器人,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就很少有機會。”

于是團隊在創(chuàng)作之初,嘗試過各種便宜、簡易的材料制作機器人,“以前用膠帶、膠殼亂拼,做出來的機器人特別丑。”后來改用亞克力材料進行標準化制作后,孫祥和團隊成員帶著他們的機器人,走進小學、走進社區(qū),把他們的機器人帶給了更多的孩子,“現(xiàn)在我們和5所小學、3個社區(qū)建立了聯(lián)系,每周定期去給孩子上2堂課,給他們教授機器人的知識。”
截止到現(xiàn)在,他們的機器人套裝已經(jīng)賣出了50多套,并且大部分都是家庭購買,“我們還開起了網(wǎng)店,計劃一邊經(jīng)營一邊研發(fā)。”孫祥說接來下他們還要研制出能夠進行煙霧檢測和氣體檢測的機器人。

盲人拐杖出自7歲男孩之手
在孫祥和團隊進學校、進社區(qū)教學的過程中,紅磚西路小學7歲的小男孩王梓然成了他們的發(fā)燒友,“他對研究機器人非常感興趣,領悟能力也快,我們提供給他材料,他就自己開始拼接安裝。”
孫祥說盲人拐杖的想法完全出自王梓然個人的構思,“他搭建好外形、安裝好主控板后,又接入了聲波傳感器,來感應拐杖前方是否有障礙物,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做好了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