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13日在于芝加哥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2014年會上展示了一種“白蟻機器人”,它們能像白蟻筑巢那樣在沒有總體設計和統(tǒng)一管理的情況下,自行壘起多層“磚塊”。這種機器人技術將來有望在火星等人類難以涉足的地方用于基地先期建設。
哈佛大學的賈斯廷·韋費爾等人向參會媒體展示的這種機器人,如中型遙控玩具車一般大小,也有四個輪子,裝有若干探測器和舉起建筑構件的裝置。它能前后左右移動,到指定位置拿取積木一樣的“磚塊”,然后根據(jù)探測到的環(huán)境和預設邏輯規(guī)則把“磚塊”放到某個位置。在已放有“磚塊”的地方,機器人能爬上一層“磚塊”再進行壘放,如此層層疊加。
之所以將這種機器人以“白蟻”冠名,是因為自然界中的白蟻在筑巢時不像人蓋房子那樣有一個“總設計師”、接受統(tǒng)一管理,而是每只白蟻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自行決定如何行動,這種看似缺乏統(tǒng)管的集體行動最終往往能筑成高達兩三米的巨大巢穴。顯然這種建造模式的好處是無論缺少誰都不太緊要,建筑規(guī)模也容易擴展,不論是只有5個“白蟻機器人”,還是有500個“白蟻機器人”,都能以這種方式工作。
韋爾福說,雖然現(xiàn)在研發(fā)出的“白蟻機器人”還處在“擺弄積木”的初級階段,但將來它們可能在很多地方都有用武之地,比如人類如果要開發(fā)火星,可首先派遣一批這樣的機器人在火星著陸,讓它們自行搭建一批基礎設施,為此后到來的首批登陸人員省去很多工作負擔。這項研究成果已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
美國科學促進會是全球著名的綜合性科學協(xié)會,也是《科學》雜志的出版方。其2014年會于本月13日至17日在芝加哥舉行,預計總共有八千多人出席,會議期間安排有大量學術演講、研討會和科研成果展示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