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政府預計,從2010年至2025年,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709萬,占總人口的比例從23%增至30%。這意味著,2025年時,護理人員需求量將達到232萬至244萬,是2010年的1 .5倍多。
在日本,護理人員流動性較高,原因主要在于待遇不高而工作辛苦。大約七成護理人員抱怨,經常幫助老人在床和輪椅之間挪動、洗澡、從事其他日?;顒?,致使自己背部疼痛。
共同社援引日本經濟產業(yè)省產業(yè)機械局副局長北島昭文的話報道,機器人可以成為“解決方法之一”。
2013財政年度,日本政府撥款23.9億日元(約合2390萬美元),幫助開發(fā)和推廣護理機器人。
經濟產業(yè)省今年5月指定24家企業(yè),撥款補貼開發(fā)護理機器人,幫助老年人在房間內移動、如廁及追蹤行蹤。補貼額達到開發(fā)費用的一半至三分之二。指定企業(yè)中,豐田汽車工業(yè)公司主要開發(fā)搬動老年人的機器人,積水家電公司負責移動沖洗廁所,托利公司將開發(fā)無線傳感器墊,用于記錄老人行蹤。
北島昭文說:“我們希望開發(fā)出價格在10萬至20萬日元(1000至2000美元)間的廉價機器人,形成大規(guī)模市場。”
他說,機器人的價格普遍較高,一些復雜的機器人售價超過1000萬日元(10萬美元),因此難以進入老年護理領域。政府相關項目啟動后,至2018年,護理機器人數量應該顯著增加,“我們計劃,每個老年人家庭或者三四戶家庭中至少有一戶,有至少一個護理機器人”。
位于神奈川縣橫濱的芙蓉老年之家去年入住兩名新成員,分別是人形機器人“帕爾勒”和海豹形治療機器人“帕羅”。高40厘米的“帕爾勒”陪伴老人游戲、唱歌、跳舞,頗受歡迎。“它什么都知道,我從它那里學到了很多。”現年88歲的中西都城(音譯)說。92歲的金坂幸子(音譯)更喜歡長得像小海豹一樣的“帕羅”,對它說:“你真可愛,看著我。”“帕羅”頓時搖頭擺尾,眨眨眼,叫幾聲。
芙蓉老年之家的護理人員說,老人們比預想中更快接受機器人,機器人給他們帶來積極的心理影響,有時甚至讓抑郁者也露出笑容。
芙蓉老年之家的負責人小林旭(音譯)希望,除交流型機器人外,能開發(fā)一些更實用的機器人。
日本政府預計,日本護理機器人市場2015年將達到167億日元(1.67億美元),2035年將增至4043億日元(40.4億美元)。
擁有大師技藝的書法機器人
□黃敏
日本橫濱的慶應大學校園內,初中生黑田宮崎(音譯)握住機器人“手”中的毛筆,跟著寫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直觀感受如何運筆、如何用力,仿佛老師手把手教導一樣。書法機器人的發(fā)明者希望這款機器人能夠促進古老技藝的傳承。
黑田宮崎現年10歲,就讀于橫濱市一所初中,數日前與同班同學來到慶應大學學書法。令孩子們感到驚奇的是,教導書法的老師是機器人。
書法機器人是慶應大學教授桂誠一郎的智慧結晶。說是機器人,其實主體是一段機械臂,外加多個發(fā)動機。書寫時,機械臂緊握毛筆 ,“腕”平管直,一如常年練習者,發(fā)動機發(fā)出輕微的嗡嗡聲。
機器人的書法技藝“習”自日本90歲書法大師佐渡尤霍(音譯)。它的傳感器記錄下大師書寫時的所有細節(jié),包括手腕力度、毛筆傾斜、筆畫順序、線條粗細、筆鋒壓力,統(tǒng)統(tǒng)存儲在硬盤中,以便教導初學者。
桂誠一郎的助理松井彩香教導孩子們如何跟著機器人老師學書寫。黑田宮琦握著筆,跟著機器人一筆一畫,在潔白的宣紙上寫下“學”“海”“花”等漢字,每一個字都如完美臨摹。
法新社援引松井彩香的話報道:“當你握著毛筆,就像大師手把手指導你一樣。”
黑田宮琦對此深有體會。他自豪地揮著所寫的“學”字,大聲說:“大師雖然不在這里,但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的存在,就像他本人在教我們一樣。”
他的同學山岸敬佑(音譯)說:“感覺真棒。我只需手臂稍微用力,毛筆就開始在紙上滑行。”
桂誠一郎說,書法這種古老技藝正在走向凋亡,這令人頗為憂慮,希望這款機器人能夠幫助教導日本新一代少年兒童,繼承書法技藝。“書法教學逐漸失傳,因此,我想可以借助機器人永遠保存大師的技藝。”
他說,這款機器人不僅可以用于書法等技藝的教學,還可用于其他領域,譬如手術、機械制造等。
“手把手傳授技藝的過程往往單調乏味,學技術、練直覺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桂誠一郎說,“借助這款機器人,練習過程能更快一些,而且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