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硬件設備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功能開發(fā),各式各樣的新型智能材料也緊隨著新的需求經(jīng)過研發(fā)并最終展示到了我們的面前。
從衣物服飾到藝術設計,再到軍工裝備,智能材料的研發(fā)應用范圍在不斷的擴大。而目前許多聽上去十分科幻的材料,事實上也已經(jīng)在我們眼前實現(xiàn)了。而一些可塑性極強的材料相信大家正急不可待的往自己的身上穿去。
人造皮膚:讓機器人也能擁有觸覺
這種“人造皮膚”是由中國和美國研究團隊合作研發(fā)并推出的一種材料,通過“壓電效應”把壓力轉(zhuǎn)換成電信號,從而讓機器人可以利用這種材料產(chǎn)生觸覺。
這種材料主要是通過將氧化鋅制成納米線,然后嵌入到一種名為“taxels”的晶體管中,并將這些晶體管連接在一起,組成一種電流陣。通過“taxel”能分別產(chǎn)生獨立并且可讀可控的電流信號,而讀取電流信號的反饋后,這種晶體陣就能模擬成特別的“觸覺”。
最后制成具有壓電效應和逆壓電效應的聚合物材料,就成為了大家理解上的“人造皮膚”。

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王中林教授介紹到,通過這種材料能讓機器人獲得一種接近人類的皮膚,令機器人在智能化的基礎上擁有“感覺”,包括人類指尖上的那種靈敏觸感度。
當機器人的四肢在機械運動中獲得這種被翻譯過來的可控信號,就能擁有在特殊情況下直接處理應急狀況的“智能功能”。
柔性顯示屏:移動設備可以任意變形
柔性顯示屏雖然至今還沒有正式運用到任何一款量產(chǎn)的產(chǎn)品中,但長久以來,大家對于這項技術的實用性功能,卻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很高的開發(fā)熱情。
這種顯示屏是通過PHOLED磷光性OLED技術制作出來的可變型可彎曲顯示裝置,其具有低功耗的性,是一種直接可視的柔性面板。
這種屏幕使用的是一種非玻璃材質(zhì)的柔軟材料制成,最初是為未來飛行員的駕駛艙所設計,目的是不會影響到駕駛員彈射跳傘時的安全性。

在加拿大,皇后大學研發(fā)了一款MorePhone 手機,就利用了柔性屏幕的可彎曲性,讓手機來電時“自動變形”用以通知提醒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