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機器人(robot)”一詞來源于哪里嗎?1921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科幻小說《羅薩姆的機器人萬能公司》(R.U.R)中首創(chuàng)了 “robot”一詞,它從捷克語中表示“奴役”的單詞以及古代斯拉夫語中表示“奴隸”的單詞衍生而來,指的就是那些最終起來造反的機器仆人。
于是你會看到,打從一開始,人類就對機器人存有戒心。這種讓機器人去承擔我們不想干的活兒、最終導致機器掌控世界的情節(jié),不僅是風靡一時的科幻小說題材,且一直延續(xù)到今天的電影中(比如《終結者》、《黑客帝國》)。但這并不是人類的多慮。將于今日22:40在CCTV-1播出的紀錄片《遙控戰(zhàn)爭》就從當前美國的機器人技術發(fā)展情況講起,探討了人們該如何使用機器人、機器人技術應該發(fā)展到何種地步等問題。
機器人被使用最多、被討論最多的領域是軍事領域,目前,全世界已經有四十幾個國家將機器人引入國防戰(zhàn)術之中。最明顯的例子是2003年的美伊戰(zhàn)爭,當時還沒有一個機器人隨美軍從科威特向巴格達挺進,但自美伊戰(zhàn)爭以后,已有7000多架無人機和12000多臺地面裝置在美軍中承擔著諸如搜尋狙擊手、轟炸基地組織高官藏身之所等多種任務。
在美國,已有不少發(fā)燒友在自己的地下室或車庫里制造出媲美軍工企業(yè)水準的設備,沒有人能斷言,同樣的技術不會被恐怖分子所利用。這些因為“無人駕駛”就標榜“無風險”的戰(zhàn)爭,也許對軍隊來說是無風險,但對平民來說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