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互的“大腦”
袁輝與聯(lián)想的合作還有一個有趣的插曲,與小i機器人的競爭對手科大訊飛(002230)有關。后者被稱為“中國語音科技第一股”,尤其在Siri引爆語音技術后,其更是如日中天。
但聯(lián)想新一代智能電視的首選合作者,并非聯(lián)想控股投資的科大訊飛,而是作為“外人”的小i機器人。論及此事,袁輝難掩欣喜。
袁輝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智能機器人領域當之無愧的NO.1,他也極力向外界表明自己與科大訊飛的不同。“我們和科大訊飛不是競爭對手,是他們非要這么認為。”袁輝顯得有點無奈。他說,小i機器人在未來的幾年,絕對不會進軍語音領域,而是專注做語義。
語音和語義,是袁輝對兩者不同定位的區(qū)分。直白的說,可以把科大訊飛看做美國Nuance公司,小i機器人則對標Siri。Nuance為Siri提供語音識別,Siri負責語義理解和分析。
2004年,袁輝抱著一臺服務器去托管,因為沒有安裝殺毒軟件,還經(jīng)常死機。就靠著這臺二手服務器,袁輝開始在MSN、QQ等平臺上大力推廣其小i機器人聊天軟件,以文字形式實現(xiàn)與用戶的一問一答式互動,即Siri的文字版。
最早的300條問答是袁輝一個人冥思苦想出來的。“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這樣下去肯定不行,用戶沒瘋,我先瘋了。”袁輝笑稱。于是,他開放問答庫,讓網(wǎng)友集體貢獻智慧,經(jīng)過公司審核后,儲存到服務器中。
前三年,小i機器人盡管紅火,卻始終無法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袁輝比喻那段時期,好比自己每天在家請客吃飯,看似熱鬧,卻無實質收益,“除了我不快樂外,其他人都快樂。”但如今回顧,并非一無是處,一億用戶讓其數(shù)據(jù)庫充實起來,2008年,其服務器已增加到100多臺。小i機器人越來越“見多識廣”,“智商”越來越高,能夠準確快速地理解接受到的信息。
因此,袁輝把今天的成就理解為水到渠成。在他的定義中,小i機器人無疑是人機交互的“大腦”,負責分析理解信息,而像科大訊飛那樣的語音識別技術只是“耳朵”,負責信息的采集。這也被其認為是聯(lián)想首選小i機器人的最核心理由。
“語音只是輸入方法的一種,未來出現(xiàn)圖像輸入法后,同樣還要用小i機器人這個大腦。”袁輝信心爆棚。但袁輝堅決不插足語音識別技術,他寧愿與Google、中科院和Nuance這樣的“耳朵”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