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機器人的指令都需要電腦調(diào)試。
秘密也許是光線。 在智能分揀賽場上,裁判廖昌林老師介紹,孩子們制作的“乒乓球分揀機”,與“膠囊排隊”共享著同樣的原理——顏色由紅色、綠色、藍色混合而成,把不同顏色的混合比例(RGB)錄入程序。打開機器,它就會將感應到的色值與錄入程序匹配,從而“認識”顏色,實現(xiàn)事先錄入的不同操作。在智能分揀比賽上,是把黃白混裝的乒乓球“分撥”到左右兩邊。在膠囊包裝領(lǐng)域,則是把膠囊按顏色設置排放一致。
“原來不是用來幫體育保管室老師分乒乓球的??!”今年小學五年級的陳品駿聽完解釋恍然大悟,今年,已是他第五次參加機器人常規(guī)塞。為確保比賽順利,他特意將自己的作品移到比賽臺上測試光源。
據(jù)智能分揀、探險項目裁判長吳鍵解釋,除排列膠囊,智能分揀,這些機器人原理也許還能應用在智能垃圾分揀等未來生活領(lǐng)域。
賽場上看似簡單的機器人,除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正有或即將廣泛應用外,參與比賽,對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科學興趣等都有幫助。據(jù)了解,這一由市科協(xié)、市教委舉辦的普及性機器人愛好者活動每年舉行一次,較之往年,今年的參事人數(shù)有所提高,并吸引云陽、彭水等區(qū)縣孩子們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