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
據(jù)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報道,最近在莫斯科舉行的“全球未來2045年國際會議”上,31歲的俄羅斯媒體大亨伊茨科夫提出一種使用機器人讓人類意識與軀體脫離,從而實現(xiàn)“永生”的想法。外媒稱,伊茨科夫的計劃的第一階段創(chuàng)造一種人腦控制的機器人已經指日可待。實際上,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已經在通過一項名為“阿凡達”的項目著手此事。人腦控制的機器人真的存在嗎?發(fā)展到了什么地步?未來我們是否可以將意識全部移植?是否會造成一些倫理方面的混亂?
人類運用意念確實可以控制機器人
遼寧日報:據(jù)英國《每日郵報》2月17日報道,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正在進行一項綽號“阿凡達”的研究項目,研制像電影《阿凡達》中的一樣可用人腦遠程控制的機器人軍團。其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讓人類士兵用思維控制類人機器人參戰(zhàn),使真人能夠遠離危險的戰(zhàn)場。對于普通人來說,人類思維控制機器人不比手工操作機器,更像是科幻電影里的鏡頭,這樣的技術已經存在了嗎?
李偉: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機器人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不僅讓人類逐漸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而且代替人類從事復雜和危險的作業(yè)??茖W家正在研究使用人類意念來控制機器人的方法,試圖讓機器人來完成更高難度的工作。
遼寧日報:這種方法是通過什么原理來使得人類的思維可以控制機器人的?
李偉:人類想要實施的某個動作或進行某種思維時,大腦就會發(fā)出不同的腦電信號??茖W家想利用這些信號的特性來解析人類的思維。如果這種解碼技術成功,將相關數(shù)據(jù)傳輸?shù)綑C器人的控制器上,機器人似乎感知到人類大腦的信號,從而做出相應的舉動。
遼寧日報: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在2013年預算報告中稱:"阿凡達"項目將讓人類士兵與半智能兩足機器人結成有效伙伴,讓機器人成為"代理士兵"。 ”報告還稱,遙控機器人將能夠完成人類士兵的所有任務,包括打掃房間、站崗放哨、救護傷兵等。目前,機器人可以領悟哪些指令?
李偉:有些研究結果顯示,在一定的輔助條件下,人類可以通過意念來控制機器人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如向前走、向左走、向右走、撿拾物品等。但是純粹地利用腦電信號控制機器人的行為還是有相當?shù)碾y度。
遼寧日報:要想完成更多的指令,科學家必須要解密更多更復雜的人類思維。而如何將人類思維解碼,對于研究人員是個挑戰(zhàn)吧?
李偉:將人類思維解碼可以說是當今科學最具有挑戰(zhàn)的課題之一。
遼寧日報:從最開始的機器人,到如今用人類思維去控制機器人,應該只有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吧?
李偉:從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說《羅薩姆的機器人萬能公司》中,根據(jù)Robota(捷克文,原意為“勞役、苦工”)和Robotnik(波蘭文,原意為“工人”),創(chuàng)造出“機器人”這個詞。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出現(xiàn)在1959年,美國發(fā)明家約瑟夫·英格伯格等人聯(lián)手制造出第一臺工業(yè)機器人。隨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機器人制造工廠Unimation公司。由于英格伯格對工業(yè)機器人的研發(fā)和宣傳,他也被稱為“工業(yè)機器人之父”。經過了50多年的發(fā)展,現(xiàn)在全世界已裝備了數(shù)以萬計的工業(yè)機器人,種類達數(shù)十種,它們在許多領域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
造出第二具“身體”未來殘疾人將先受益
遼寧日報:除了軍事用途,人類思維控制機器人的技術還可以應用到哪些領域?
李偉:人類思維控制機器人技術的研究目的是為重癥殘疾病人解決一些生活難題??茖W家們首先通過接收并解讀患者腦部發(fā)出的信號,并將其轉換成機器人的控制指令。這樣,機器人就可以通過接受人腦思維產生的腦電波,完成一系列動作指令,包括撿拾物品并把它們拿到另一目標桌子上,機器人左右移動等。
遼寧日報:目前這種機器人技術是否已經進入人類的生活?
李偉:未來殘疾人可以利用這套機器人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某些行為的獨立,現(xiàn)在已經有公司開始研發(fā)這種類型產品,如利用意念控制的殘疾人輪椅。
遼寧日報:人類思維可以控制機器人,未來它的功能不會僅僅限于撿拾物品、左右移動,還會有更多。
李偉:未來我們可以不用出聲,不用動作,僅僅通過我們自己的思維活動控制機器人,為我們完成一些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機器人成了另外一個“我”,人類的第二具“身體”。
遼寧日報:如果這種機器人得到應用,應該會節(jié)省不少勞動力。有人認為,應用機器人只是為了節(jié)省勞動力,而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沒有必要發(fā)展機器人。
李偉:這是一種誤解。機器人不僅能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高度的生產力和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將為我國的宇宙開發(fā)、海洋開發(fā)、核能利用等新興領域的發(fā)展做出卓越的貢獻。我國很早把機器人列入國家重點科研規(guī)劃內容,在沈陽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機器人研究示范工程,全面展開了機器人基礎理論與基礎元器件研究。十幾年來,相繼研制出示教再現(xiàn)型的搬運、點焊、弧焊、噴漆、裝配等門類齊全的工業(yè)機器人及水下作業(yè)、軍用和特種機器人。目前,示教再現(xiàn)型機器人技術已基本成熟,并在工廠中推廣應用。我國自行生產的機器人噴漆流水線在長春第一汽車廠及東風汽車廠投入運行。 1986年3月開始的國家863高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已列入研究、開發(fā)智能機器人的內容。就目前來看,我們應從生產和應用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我國國情,加快生產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實用型機器人和某些特種機器人。
遼寧日報:目前,人類思維控制機器人技術的發(fā)展障礙是什么?
李偉:目前,人們對人類的大腦認識還是很有限的。這項課題的研究涉及到多種學科的交叉,如神經學科、心理認知學、機器人學,研究起來難度很大。
遼寧日報:人類思維控制機器人,對于人類本身來講,是否也需要有更集中的精神?
李偉:這是當然的,不過集中精神是可以在一個虛擬環(huán)境中通過訓練來提高的。
物質屬性完全不同芯片復制大腦太難了
遼寧日報:你腦中想到什么,機器人就會幫你去做。這樣的模式是否會讓機器人隨便執(zhí)行我們的想法?
李偉:當然,如果你想什么機器人就做什么,那世界會變得很混亂,因為人的思緒很快,很混亂,機器人不可能完成大腦的每一個想法。這需要增加“開啟”和“確認”兩項功能,我們需要機器人完成我們的想法時我們才開啟機器人,機器人接受到任務后會詢問你是否真的需要完成,如果你再一想覺得那事沒有必要做,機器人就不會去做。
另外,也有人會擔心機器人會完成人們的壞心思,比如我恨某人,恨得想殺了他,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借助機器人來殺人呢?我們完全不必擔心。未來的法律是會懲罰利用機器人殺人的犯罪分子的,利用機器人殺人等同于現(xiàn)在利用刀槍殺人。而且,接通腦電波的機器人出廠時已經輸入了整部法律,“正版”機器人不會執(zhí)行主人的違法想法。
遼寧日報:據(jù)報道,俄羅斯媒體大亨伊茨科夫近日披露正組織科學家研究一個高科技項目,計劃在10年內將人類大腦思維下載到機器人身上,以使人類“永生”。您認為這種設想可行嗎?
李偉:我個人認為,將人類大腦思維下載到機器人身上這種設想非常超前,在近期內難以實現(xiàn)。我們知道人腦與機器人的物質屬性完全不一樣,目前要想制造一個類似于人類大腦的芯片非常困難,所以想要完全復制一個人的大腦更加困難。
遼寧日報:有人認為機器人一旦復制了人類的大腦,在未來的某一天終究會取代人類?
李偉:我認為這一天還很遙遠。
遼寧日報:感謝李老師為我們解讀。 本報記者/張曉麗
專家檔案
李偉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1996年至2001年,受聘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授。2001年任教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貝克斯菲爾德分校。1997年至1999年,為德國洪堡研究員。 1999年至2001年,美國加州大學河濱電機工程學系研究科學家。獲得1995年全國優(yōu)秀博士后獎和1996年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