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正式在蘭大二院為自閉癥兒童進行一對一心理診療,此舉首開全國先河
看到NAONAO,4歲的女孩瑤瑤興奮不已。本報記者趙匯攝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趙匯)當機器人NAONAO眨著藍眼睛,抬手邀請4歲的女孩瑤瑤(化名)跳舞時,小姑娘興奮得揮舞起雙手。與以往冰冷的機器人相比,11月18日,正式在蘭大二院兒童行為矯正中心“坐診”的NAONAO不但可以唱歌跳舞,而且可以陪人嘮嗑、游戲,在孩子們放松心靈時為他們診病。據(jù)了解,這種讓機器人充當助理醫(yī)生角色,為兒童進行一對一心理診療的互動模式,在我國尚屬首次。
陪伴游戲輔助治療
11月18日上午11時,蘭大二院兒童行為矯正中心,當醫(yī)生向助手NAONAO發(fā)出打太極的命令后,它便哼著太極拳二十四式音樂,緩緩蹲下雙腿,雙手合攏,然后慢慢站起身來,一板一眼地表演起了中國傳統(tǒng)武術太極拳。起式、云手、金雞獨立,各種動作連貫,讓人拍手叫絕。隨后,NAONAO又展現(xiàn)了自己靈活的25個“關節(jié)”,為瑤瑤表演了一個歌舞節(jié)目《健康歌》。
其實,NAONAO的本領并不止這些,它這回來到蘭大二院是專門輔助治療自閉癥患兒的。醫(yī)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將利用機器人來幫助心理疾病患兒和自閉癥患兒進行互動交流、語言溝通、行為訓練。
據(jù)稱,對于自閉癥患兒而言,他們之所以出現(xiàn)交流障礙,其中一個原因在于難以識別人類復雜的面部表情。“而機器人沒有太復雜的面部表情,能簡化自閉癥患兒的社會交流方式。”工作人員解釋說。
近兩成兒童有心理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兒童發(fā)育行為障礙性疾病已成為影響兒童健康的主要問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兒童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行為異常和心理異常,如多動癥、學習困難、抑郁、不懂人際交往等,如不盡早醫(yī)治,孩子們很可能離家出走、迷戀網吧、結交不良朋友,甚至暴力犯罪。
近期我省對6個市縣5434名兒童行為問題的抽樣調查顯示:8歲—16歲兒童的行為問題檢出率為19.8%。而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成為兒童心理治療中的一個難題。在這種情況下,蘭大二院投入20萬元重金“聘請”到了機器人NAONAO,并將它應用于兒童心理治療。
據(jù)悉,NAONAO的診療步驟是醫(yī)院心理學醫(yī)生根據(jù)臨床經驗把治療步驟寫成腳本,再通過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心理助力醫(yī)生研發(fā)小組”通過信息技術的編程,最終由NAONAO呈現(xiàn)出來。工作人員表示,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NAONAO特有的互動方式,將會取得孩子的主動配合,再通過NAONAO胸前的攝像頭來記錄孩子的行為過程和客觀數(shù)據(jù),最終達到評估診斷、調整治療方案的目的。
機器人征名活動啟動
另據(jù)了解,作為輔助醫(yī)生的NAONAO將從即日起進行為期一周的免費義診,此后它的“出診費”才將最終確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讓NAONAO更加“本土化”,中心自籌2000元面向社會為它征個“中國名”。
有興趣的小朋友和家長可以向蘭大二院兒童行為矯治中心提交你對它的昵稱。投稿地址:蘭州市城關區(qū)萃英門82號;郵編730030;電子信箱ertong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