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楊浦區(qū)新江灣城街道的福象福利院,獨具創(chuàng)意地引進了一臺炒菜機器人。這臺機器人會炒制網(wǎng)紅美食,豐富大家的一日三餐。新穎的炒菜方式和可口的餐品,讓老人們個個贊不絕口。

這臺名叫“味霸”的炒菜機器人,在進駐福利院之前,幾十道菜譜已經(jīng)提前設(shè)置在了它的“大腦”中。菜譜里明確設(shè)置了食材種類和重量,甚至烹飪菜肴所需要的調(diào)料也都設(shè)置了克數(shù),確保味道精準。只要工作人員提前將所需食材稱重投放,就能保證菜品出爐后,味道和設(shè)計出來的一樣。

福利院里,炒菜機器人“助手”唐建輝,讓機器人炒一份適合老人口味的“千葉豆腐”。記者了解到,千葉豆腐這道菜所需要的食材有千葉豆腐、五花肉、大蒜苗、線椒和小米辣,但唐建輝已經(jīng)提前將菜譜中的線椒和小米辣,替換為青椒和紅椒。“老人一般都不能吃辣,換成青椒和紅椒減少辣度,而且配色依舊鮮艷。”
食材全部準備好后,唐建輝將它們放進機器人的“肚子”里,點擊“開始炒菜”按鈕,280秒后,千葉豆腐就出爐了。
當天,福象福利院的餐桌上,擺滿了炒菜機器人炒好的菜,有酸菜魚、水晶蝦仁、紅燒帶魚……都是老人們喜愛的美食。
來自陜北的賀老伯,品嘗了機器人拿手的水晶蝦仁,告訴記者說“味道很好”。吳阿婆品嘗了千葉豆腐,表示吃口“非常彈”。馬阿婆則說,沒有想到機器人炒出來的菜,竟然色香味俱全。
福利院怎么會想到引進炒菜機器人呢?原來,新江灣城福象福利院每個月都會召開“民主管理委員會”,邀請每一層樓的老人代表,對福利院的管理提意見和建議,沒想到最近一段時間,老人們對飲食“有點意見”。吳阿婆告訴記者,前幾天一道紅燒肉,感覺只有醬油味道,不好吃。程阿婆則反映,有些蔬菜燒得太爛或者太硬,老人都不喜歡吃。

傳統(tǒng)的“大鍋菜”,無法兼顧每一位老人的口味,被“抱怨”在所難免。為了滿足部分老人的口味需求,福象福利院想到了網(wǎng)紅炒菜機器人。這不僅能滿足老人對飲食的特殊需求,還能讓老人也“趕一趕時髦”。程阿婆說,這樣的舉措非常人性化,“福利院盡全力滿足老人的要求,大家都非常開心。”
當前,炒菜機器人"大腦"里儲存的幾十道菜譜,已經(jīng)全部納入福象福利院的餐飲計劃中。老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調(diào)劑口味的同時,也能感受時尚。新江灣城福象福利院餐飲部主任濮長文告訴記者,長年住在養(yǎng)老院的老人,有很多人不能享受外面的生活,很多“網(wǎng)紅食物”大家生活中接觸不到,“這個機器人是新生事物,讓他們也嘗嘗網(wǎng)紅菜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