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公共場所的自主消毒機器人
瑞士的一家公司正在研發(fā)一種可在疫情期間提供幫助的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使用激光雷達繪制3D環(huán)境圖,然后將UV-C消毒系統(tǒng)僅聚焦在人類可能接觸的表面上。

ROVéo的外觀有點不同,它可以上樓梯。那些帶有巨大,巧妙設計的懸架的微型動力輪對樓梯、甚至于機器人本身一樣高的路緣石都沒有問題,而這種能力通常需要更復雜的機械系統(tǒng)。它也能夠應對其他地形挑戰(zhàn),包括這一挑戰(zhàn),因為對于平面激光雷達而言,它實際上是不可見的,因此對于大多數(shù)倉庫機器人來說,這無疑是特別的。
機器人所針對的表面包括桌面,桌面,柜臺,把手和扶手以及公共空間中的設備,從而顯著降低了最重要的位置的病毒載量。
相對于我們一直關注的其他UV-C消毒機器人,ROVéo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目的是能夠更有效地消毒較大的空間,例如工業(yè)或商業(yè)區(qū)域。用于醫(yī)院的功能強大的UV-C機器人設計為盡可能徹底地消毒盡可能多的表面,這在醫(yī)院等受限環(huán)境中很好。但是這些機器人對于(例如)辦公樓來說是不實際的,在辦公樓中,必須覆蓋更多的領域。
ROVéo的解決方案是使用激光雷達自動繪制3D環(huán)境圖,分析該圖,然后將其UV-C消毒系統(tǒng)僅聚焦在可能被人類觸摸的表面上,并使用UV-C輻射模擬來確定其持續(xù)時間。需要對表面進行處理以達到99%的消毒率。機器人瞄準的表面包括桌面,柜臺,把手和扶手以及公共空間中的設備,這意味著機器人可以更快地消毒更多有用的區(qū)域,從而減少停機時間。
可用于高端科技設備,在極端條件下可愈合的材料

近期,天津大學團隊成功研發(fā)出一種新型“全天候自愈合材料”,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能在嚴寒、深海與強酸堿等極限條件下快速自愈合,有望成為機器人、深海探測器與極端條件下各類高科技設備的“超級電子皮膚”。相關成果已經(jīng)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發(fā)表。
自愈合材料采用先進超分子技術合成。顧名思義,它可以不借助外界能源,模仿人類皮膚組織自我修復,顯著提高材料的使用壽命與安全性。但現(xiàn)有自愈合材料在極限條件下表現(xiàn)不佳,亟待攻克相關技術瓶頸。
對此,研究團隊利用不同性質的親水基團與雙硫基團,成功合成了可在多種極端條件下快速自愈合的彈性體材料。實驗結果顯示,這種新型自愈合材料在室溫下可實現(xiàn)10分鐘內快速愈合,愈合后可承受超過自身重量500倍的重物。在零下40攝氏度低溫、過冷高濃度鹽水下,甚至在強酸強堿性環(huán)境中,均表現(xiàn)出高效自愈合性能,堪稱“全天候”自愈合材料。下一步,他們計劃將材料應用于電子皮膚傳感器,讓極限環(huán)境下的機器人能夠感知體表壓力、水流、溫度等,為先進電子設備打造真正的‘智能皮膚’。
利用空氣中的濕度就能生電的再生能源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濕度為電池充電。
研究負責人表示,他們試圖利用一種自然現(xiàn)象:水電。雷暴中的電僅由不同階段的水(水蒸氣,水滴和冰)產(chǎn)生。
該團隊試圖挖掘水滴的潛力,以前的研究表明水滴能夠通過摩擦力使金屬表面帶電。同樣,其它研究表明,某些類型的金屬會響應空氣中的濕度從而產(chǎn)生電荷。該小組的實驗旨在揭示兩種金屬在高濕度條件下如何在接地的情況下產(chǎn)生電壓。當空氣干燥時,不產(chǎn)生電壓。但是,一旦濕度水平飆升至 60%以上,就會開始產(chǎn)生電壓,一旦濕度開始下降,電壓便會再次消失。這些結果在自然條件下的室外實驗中得到了再現(xiàn)。研究人員表示:“如果 AA 電池為 1.5V,將來可能會有實際應用:開發(fā)可以用空氣中的水蒸氣充電的電池。” “在發(fā)展中國家,這項研究結果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在其中部分國家和地區(qū)用電依然十分困難,這項研究可能會幫助到這些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