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作者李偉
0-4℃的倉庫里,自動出菜機在工作,它和餐廳前臺的點餐系統(tǒng)相連,由機械臂把送菜品入庫,用餐時間再取出、上菜,倉庫里沒有人。這是海底撈創(chuàng)始人張勇和合作伙伴松下、用友、科大訊飛、阿里云的新試驗場。
9月26日海底撈掛牌港股,募集資金逾72億港元,這些資金支持海底撈未來的快速開店計劃和門店改造。一個月之后(10月28日),第一家智慧火鍋餐廳在北京開始營業(yè)。這家新餐廳從設想到落地,海底撈籌劃了三年。
(智能菜品倉庫)
2017年的“老鼠事件”讓海底撈的食品安全風險暴露,其實在事件前,管理層已經在籌劃通過自動化降低此類風險。上市時,張勇就表示,“我一直在想怎么能讓它(老鼠)不來。廚房沒有人是不是可以把它擋???我提出這個問題,大家覺得可行,于是海底撈就開始做自動化,研究全自動后廚。”
海底撈和松下成立合資公司瀛海,研發(fā)后廚自動化。張勇期望很高,他希望如果自動化技術能夠成功移植,餐飲行業(yè)發(fā)展可能形成很大的飛躍。
現在,海底撈智慧餐廳使用的IKMS系統(tǒng)(Intelligent Kitchen Management System)就像廚房的智能大腦,實時監(jiān)控廚房整體的運行狀態(tài)、生產狀況、庫存狀況、保質期狀況等。海底撈把食材加工統(tǒng)一前置到中央廚房集中加工配送,自動生產可以減少人員工作帶來的隨機性失誤;配合門店自動出菜機,上菜流程效率提升,也將菜品鎖定在控溫控鮮的密閉空間中,隔離異物,定時進行臭氧殺菌。
后廚實現自動化,海底撈前臺服務部分,仍舊由熱情的員工完成。
截止上市時,海底撈有363家店鋪,同時有超過400份開店申請;每一家新店的資本支出約為800萬至1000萬港元。海底撈2018年上半年營收73.43億元,同比增長54.38%,歸屬主要股東凈利潤為6.47億元,同比增長17.04%。